第二章世界裝飾藝術2(3 / 3)

在以後的幾年裏,整個歐洲都感到了“風格派”的影響。20世紀最初10年到20年代早期,在形式和內容上更具表現力的現代主義設計團體則有“阿姆斯特丹派”,集中表現為密歇爾·德·克勒克和皮特·克雷默的完全個性化的建築和設計作品。“阿姆斯特丹派”的宣傳刊物是《文丁根》雜誌,其版麵設計展現了那個時期荷蘭裝飾設計中的許多變化。“阿姆斯特丹派”的總體風格來源於表現主義繪畫和雕刻,讓·托羅魯的精細的手工藝和平滑的、講究線條的形體,以及與伯爾拉赫、賴特設計風格一致的建築設計。這種風格的特點就在於極富表現力的、幾乎是有機的形式和細節處理,從建築與眾不同的外觀、獨特的窗框和門的形狀、房間的門牌號、刻字和金屬製品,以及各種質地材料和圖案的裝飾結合、瓷磚和雕刻飾品中顯示出來。最完整地表現出這種風格的是阿姆斯特丹市由政府資助的“斯帕達姆住房工程”。這個工程將內外空間、形狀和裝飾細節融為了一體。在裝飾藝術的許多領域裏,“阿姆斯特丹派”的設計風格都產生了影響。20年代羅伯特·馬萊特·史蒂文森的桌子設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構成,接受了構成主義設計的影響,盡管桌子底部的鋼管支架給人以不太協調的感覺。1923年羅伯特·馬萊特·史蒂文森還設計了建築“工程師別墅”門口處。1928年由達道克設計的荷蘭希爾弗瑟姆城市建築物的燈飾,強調水平線與直線的運用,反映出構成主義設計的影響。密歇爾·德·克勒克1913年曾為阿姆斯特丹一家公司作家具設計。1920年前後由密歇爾·德·克拉克設計的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學建築物的正麵,設計家運用了豐富的建築設計語言,采用磚石等傳統建築材料來創造出一種樣式新穎的流行風格,通過建築物表麵結構的起伏表現出多種韻律的節奏。

“風格派”藝術家和設計家的活動促使西方抽象藝術的興起和發展。1925年巴黎舉行的“今日美術大展”是當時西方抽象藝術運動的一次大規模展示。1920年蒙德裏安來到巴黎,不久“達達”藝術家讓·阿爾普和紮拉也從瑞士來到巴黎。同年,由勒·科布西埃創辦的刊物《新精神》出版。年底的12月,蒙德裏安舉辦了一次“風格派畫展”。以此為契機,巴黎的抽象主義藝術家聚集在一起討論現代藝術問題。1923年佩夫斯納從俄國來到巴黎,帶來了俄國抽象藝術的經驗。1925年的“今日美術大展”正是在這些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展覽展出了“立體主義”、“光輻射主義”、“達達”、“風格派”、“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包浩斯”的作品。從展覽可以看出,直到20年代後期,巴黎的抽象藝術的來源一是“立體主義”的演變,一是從德國“表現主義”、俄國“構成主義”、荷蘭的“風格派”和瑞士的“達達”運動而來。到了30年代,二者相互影響、揉合,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新一代西方抽象藝術家的作品,大多已經脫去了早期遺留的痕跡,而有了成熟的風貌。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文化藝術也經曆了一場浩劫。戰爭結束以後,巴黎不再是世界文化藝術的中心,紐約取代了巴黎“世界之都”的地位。作為這一轉移的標誌的是抽象表現主義運動的出現。抽象表現主義最早接受的是歐洲現代主義藝術的影響。戰爭期間和戰爭結束以後,不少著名的現代藝術家從歐洲來到美國,如杜尚、達利、米羅、阿爾普,以及“包浩斯”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保羅·克利,還有蒙德裏安等人。他們給年輕的美國藝術家帶來了歐洲大陸的“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等前衛藝術思潮,產生了一種混合意味很濃的新的現代主義藝術潮流“抽象表現主義”,從而在新的曆史階段對於現代裝飾藝術產生了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