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話劇藝術5-1
第五節新時期話劇
現實劇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圍繞著“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的社會思潮,話劇作家經曆了沉痛的“文革”殘酷現實的磨煉之後,開始冷靜地思考現實問題。他們一方麵懷著心有餘悸的心情描寫大動亂時代的生活,反映現實中的社會問題一方麵反思中國文化傳統,揭示傳統文化的局限性和民族性格的局限性。
這時期話劇創作出現了《楓葉紅了的時候》、《於無聲處》、《丹心譜》、《報春花》等劇目,這些劇作憤怒地聲討“四人幫”與極“左”路線,歌頌人民群眾的自發鬥爭,謳歌正義和人的善良品性。話劇《於無聲處》是這些劇目中出現得比較早、具有典型意義的一部戲。《於無聲處》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四五”運動這場鬥爭,表現了人民群眾的正義呼聲。十年動亂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一場深重災難,災難過後,戲劇界高舉“寫真實”這麵旗幟,向“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所謂“無產階級英雄典型”發起衝擊。
另外,話劇舞台上還出現了《田野又是青紗帳》、《古塔街》(李傑)、《同船過渡》(沈虹光)、《棋人》(過士行)、《地質師》(楊利民)等劇,這些劇作以開闊的視野關注現實,描寫普通人的生活,反省中國文化和傳統,思考人的生存狀態,追尋人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盛況空前的“報春花”
(1)作者生平
崔德誌(1927年生),黑龍江省青岡縣人。1941年到安達(現大慶附近)讀中學,開始接受魯迅及其他進步文學的影響。1946年1月考入哈爾濱大學文學係。不久,以馬非的筆名在當地的《工商日報》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樓》。1946年4月東北抗日民主聯軍進駐哈爾濱後,崔德誌又發表了《大娟小姐》和《喜相逢》等短篇小說。1947年到哈爾濱發電廠工作,創作了報告文學《訪勞動英雄劉英源》,從此確立“一輩子謳歌工人階級”的誌向。1948年春從哈爾濱大學畢業後進入東北文教工作隊創作組工作,5月創作了反映工人生活的大型歌劇《立功》(合作),曾參加全國第一次文代會演出。1952年參與創作反映“三反五反”的多場話劇《是誰在進攻》。1953年到沈陽紡織廠體驗生活,第一次獨立完成了獨幕話劇《劉蓮英》,劇本發表、上演後,立即引起全國轟動,獲1954——1955獨幕劇一等獎。此後專事獨幕劇創作,先後發表了《時間的罪人》、《愛的波折》、《毛病在哪裏》、《未完的故事》、《生活的讚歌》、《韓巧苓》等6部劇作。1960年調到沈陽人民藝術劇院任編劇。1964年創作了第一部大型話劇《春之歌》,剛演出七場,便被列為“文藝整風”的重點對象,從此停止創作。1969年全家被下放農村。“文革”後,到1978年才調到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重操舊業。1979年發表、上演七場話劇《報春花》,再一次在全國引起轟動,後獲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1983年創作了反映工廠改革的七場話劇《紅玫瑰》,演出100餘場,深受好評。現為遼寧人民藝術劇院一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遼寧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崔德誌在中國當代話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劇作曾經兩度轟動全國。1954年他創作的獨幕話劇《劉蓮英》在《遼寧文藝》上發表,立即引起全國注意,多家刊物轉載,數十個劇團爭相上演,還被移植為多種地方戲,後被介紹到國外。據統計,該劇上演了大約有1600多場。1979年《報春花》發表後演出,造成的轟動更是盛況空前。《劉蓮英》和《報春花》的轟動在中國當代戲劇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2)作品分析
七場劇。剛平反的李健被任命為某紡織廠的黨委第一書記兼廠長,他坐在收音機前學英語,女兒李紅蘭和她的朋友劉小英打斷他,說客人要來了,要他換衣服。當得知要來的除了老朋友吳一萍外還有她的兒子吳曉峰時,李健很高興,因為吳曉峰是反“四人幫”的英雄,還曾經救過他的命。李健換上女兒給他買的新衣服,想起去世的妻子很傷感。李紅蘭準備發展劉小英入團,要求她提高政治覺悟,想到從前的戀人吳曉峰馬上要來,她有些緊張,要劉小英陪她待《報春花》劇照客。不久黨委副書記吳一萍來了,誇獎李紅蘭能幹,同時又奇怪比她早出門的兒子還沒有來。李紅蘭和劉小英高興的忙著做菜,看到推銷員由貴來訪,他們都感到意外。由貴報告說,廠裏的布因為質量不好都積壓大倉庫裏賣不出去,李健決定第二天上班研究。不久,李紅蘭過去的男朋友曾經做過幫派黑筆杆的韓衛東來要李紅蘭注意質量,被李紅蘭趕走。這時吳曉峰來,問候李健後,說李紅蘭的發言稿要重寫,還說她織的布質量不過關,李紅蘭很生氣。
吳一萍和幾個黨委委員打了招呼,推薦李紅蘭當勞動模範,要她填表。李紅蘭抱怨吳曉峰對她冷淡卻對白潔好,吳一萍忙安慰她。韓衛東到辦公室,吳一萍要求他寫檢查交代曆史。韓衛東叫冤,李紅蘭批評他罪有應得,並跟他換回手表,想跟他徹底斷絕關係。李健調查清楚韓衛東的事情後,委派他下廠做技術員,韓衛東很感動,李紅蘭卻擔心爸爸犯錯誤。由貴反映要為人民負責,抓好質量關,號召向從未出次布的白潔學習,吳一萍指責他說醉話,李健卻讚成他的意見,說能達到五萬米無次布,在全國也是個奇跡。吳一萍要吳曉峰把新被麵送給李紅蘭明確關係,吳曉峰不願意。白潔聽說廠長找她就來到辦公室,正好碰到吳曉峰,吳曉峰順便把印有報春花圖案的被麵送給白潔,感謝她在他遭遇災難麵臨死亡威脅的時候保護過他。白潔不收,但是在吳曉峰的勸說下隻好收下。李紅蘭看到白潔和吳曉峰在一起很不高興,要她不要過早考慮個人問題。李健詢問白潔一些情況,誇獎她的布織得漂亮,吳一萍說她的出身有問題,李紅蘭也忙說千萬不能宣傳她,但是最後李健卻要回女兒拿的登記表,吳一萍和李紅蘭都很生氣。
李紅蘭感到很委屈不理睬爸爸,李健耐心地勸說女兒,要求她向白潔學習,李紅蘭堅決反對。吳一萍說白潔家庭問題嚴重,社會關係複雜,要跟她劃清界限,批評他解放韓衛東,是實行人道家主義,要求他按黨的原則辦事,並用他妻子的死來勸說李健千萬不要號召向白潔學習,以免再犯錯誤,讓李紅蘭沒有父親。李健沉思不語,走進廚房。吳曉峰送給李紅蘭一匹次布,要李紅蘭向白潔學習經驗,李紅蘭又羞又惱,奔進臥室。由貴向李健反映情況說因為質量問題,布銷不出去。吳曉峰說如果不改變工廠麵貌,就要拖現代化的後腿。李健麵對諸多問題陷入沉思,李紅蘭勸他學別人一慢二看三跟上,李健批評她像這樣的話就要亡黨亡國。
廠裏號召向白潔學習,開展萬米無次布競賽運動。由貴興高采烈把白潔的照片貼在光榮榜上,李健準備推薦白潔當勞動模範,並提拔由貴為供銷科長,負責供銷工作。韓衛東寫好宣傳文章,得到李健的同意後去廣播站廣播。吳曉峰向白潔求婚,白潔顧慮重重不同意,說她是一個平凡而渺小的人。吳曉峰深情地說盡管人們歧視她,但是她卻從不灰心、不為名、不為利默默地為黨和人民工作。白潔深受感動,不禁熱淚盈眶,隨即躊躇滿誌地決定向五十萬米無次布進軍。李紅蘭看到向白潔學習的標語很不高興,決定跟爸爸劃清界限,對白潔說她的母親害死了她的媽媽,現在不想看到她害死她的爸爸。李健批評李紅蘭說話不像共產黨員,吳一萍急忙出麵幫腔。劉小英報告說白潔出了次布,李紅蘭聽了非常高興,吳一萍決定立刻停止廣播,撤掉宣傳稿。吳曉峰在李紅蘭的刺激下很生氣,說他會跟白潔結婚,李紅蘭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震住了。吳一萍堅決不同意,吳曉峰說如果她反對,他就離開這個家。由貴聽說白潔出了次布不相信,隨即要魏大姐帶話說如果白潔看得上他,他會照顧她一輩子。
魏大姐經過調查發現白潔把劉小英的次布算到自己的賬上,原來白潔不想當勞動模範,她怕別人翻她的曆史老賬,也怕因此害死老廠長。白潔請求魏大姐為她隱瞞這件事。李健找到白潔詢問情況,白潔冷淡地說她怕挨批鬥,不想當先進,現在隻想解決個人問題。李健見她與從前判若兩人,很奇怪。李健走後,白潔覺得對不起老廠長,決定請吳曉峰勸李紅蘭回家以彌補對他的傷害。魏大姐向白潔轉告了由貴的話,祝她和吳曉峰幸福。吳一萍找到白潔,勸說她跟吳曉峰斷絕關係,白潔起初堅決不同意,並為自己辯護,但是在吳一萍地苦苦哀求下,隻好答應了。由貴去看望白潔,白潔很反感,請由貴幫她把被麵轉交給吳曉峰。吳曉峰問白潔是怎麼回事,白潔說她以後會告訴他,並求他去把李紅蘭送回家。
吳一萍找到李健對他說市裏已經回了話不支持白潔當勞動模範,要求他們找個家庭沒有問題的人作,李健大發雷霆,說這不符合黨的政策。吳一萍拿出揭發信,告誡李健別忘記階級鬥爭。李健說他不怕死,批評吳一萍鑽進個人的保險圈不關心工廠的前途,希望她不要掉隊,成為新長征的絆腳石。吳一萍氣得發抖,說走著瞧吧。韓衛東報告說他已經查清情況,次布不是白潔織的,而是劉小英織的,吳一萍不相信,要求黨委重新研究白潔的問題。李紅蘭在吳曉峰地勸說下回到家,李健很高興。李紅蘭反對宣傳白潔,李健批評她還相信反動血統論。李紅蘭見爸爸和吳曉峰都批評自己很生氣,抱起衣服跑走了。李健的心髒病發作搖搖欲墜,被剛好趕來的白潔扶住。李健說出白潔做假的事,白潔不承認,這時劉小英拿出卡片對李說次布是她織的,並向白潔道歉,希望跟她結成好姐妹。白潔聽到李健決心把生命投入到新長征的心裏話,很激動地表示在新長征的路上她永不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