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話劇藝術5-1(2 / 3)

一年後,白潔的媽媽平反,白潔也取得突出的成績,韓衛東和李健非常高興。李健讓韓衛東去派小車送白潔去省裏開會,吳一萍卻說她要用小車去休養所。李健要求她尊重事實,從僵化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吳曉峰找到媽媽說他決定回家,吳一萍很感慨,千言萬語不知如何說起。李紅蘭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後主動向白潔認錯,請示她原諒,二人終於和好。韓衛東見她們和好很奇怪,決定采訪她們。李紅蘭為辦班的事向韓衛東道歉,韓衛東說我們都是時代的受害者,一切從頭開始吧。由貴,李紅蘭和韓衛東向白潔和吳曉峰祝福。劉小英吵著要由貴買糖,原來她兩萬米無次布,並且當了質量標兵。

《報春花》是繼《劉蓮英》後又一部引起全國轟動的優秀話劇。

《報春花》創作於1978年,1979年演出,它所造成的轟動盛況空前。它曾受特邀參加慶祝建國三十周年演出,在北京連演三個月,場場爆滿。全國100多個劇團同時排演,中央電視台連續轉播。它在海外也受到廣泛注意,香港的《爭鳴》雜誌發表評論文章,美國的《巴爾的摩太陽報》和《紐約時報》也刊發了演出消息。

《報春花》通過白潔的遭遇深刻地剖析了新時期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阻力和問題。白潔因為出身不好,盡管工作認真,能力出眾,但是卻常常遭到壓抑和排擠,她雖有愛國之心,卻報國無門。作者敏銳地發現了白潔背後的“血統論”這個曆史問題,懷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提出,如果不揭露“血統論”這個根深蒂固的重大社會問題並進行批判,它很可能會成為阻礙甚至破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報春花》還通過李健不顧吳一萍的反對,堅持改革,堅持評白潔為勞動模範,預示最終反撥“血統論”,報告春天已經來臨,宣告一個新時代到來。這部戲也猶如一枝報春花,它突破了一個森嚴的“禁區”,給劇作者帶來鼓舞和希望。

《報春花》對白潔的塑造非常成功。白潔由於家庭出身關係,在生活中受到各種歧視與打擊,但她仍然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她默默地認真工作,為人民織好布,甘願把自己的血與汗灑在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上。她有鮮明的愛憎和堅強的意誌,敢於冒著風險參加悼念周總理的活動,堅決支持被“四人幫”打成“反革命”的戰友,為捍衛周總理戰鬥到底。作者把這個曾被林彪、“四人幫”稱為“黑五類的狗崽子”描寫成值得學習和歌頌的先進人物,尖銳地批判了反動的血統論,具有突破性的意義。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平麵化地描寫這個人物,而是從多個側麵展示她複雜的性格特點。白潔由於長期遭到政治上的壓抑、生活上的歧視,因此有些自卑、脆弱、沉默、倔強。因為自卑和脆弱,她在矛盾麵前容易退縮,如吳曉峰問她為什麼拒絕他的愛情時,她說:“我們不是一樣的人,我們中間隔著一條天河。”但是政治上的壓抑和生活中的歧視沒有摧毀她的意誌,反而促使了她的成長和成熟,她善解人意,富於同情心,懂得愛,勇於為愛而付出。她也渴望得到愛情和榮譽,要求自己比別人幹得更好,在“文革”中敢於去關心遭到批判的李健和吳曉峰。作者通過對白潔性格多個側麵的揭示,塑造了一個真實而豐滿的人物形象。

《報春花》還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的現代化建設的帶頭人李健的形象。在能否把白潔評為勞動模範這個問題上,李健遭到老戰友思想僵化的副書記吳一萍的反對和警告,承受著自私自利受“左”傾影響很深的女兒李紅蘭的壓力,但是這一切困難都不能使李健屈服。他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決撤掉女兒的勞模資格,把真正有覺悟工作突出的白潔評為勞模,以實際行動來衝破“左”傾思想的禁錮,落實黨的政策,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為實現“四化”而奮鬥。當老戰友以他的愛人被害的事情來告誡他時,他雖然也有憂慮,但最終他堅定地說萬一有一天我也有她的遭遇,我會引以為光榮。李健是敢於突破“左”傾錯誤思想的束縛在“四化”道路上披荊斬棘前進的英雄。

吳一萍這個人物形象也具有典型意義。她曆史清白,信念忠貞,但她受到“左”傾錯誤思想的毒害,機械地堅持“原則”並信守某種“政策觀念”,這種僵化、片麵、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導致她錯誤地理解黨的階級鬥爭政策,人為地設置鬥爭的對象,大搞“你死我活”的鬥爭,結果錯鬥了好人,嚴重地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最後連自己的兒子也遠離了她。她是可悲的,但更可悲的是她還沒有真正正視自己,迷途知返。作者通過這個人物揭示了“馬列主義老太太”式的人物性格,提醒人們反對“左”傾錯誤思想任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劇中推銷員由貴和秘書韓衛東雖然不是重要人物,但作者卻有意通過這兩個旁觀者清醒的評論和熱烈的讚揚,既揭露了吳一萍思想的僵化,又展示了白沽高尚的內心世界。

《報春花》獲得巨大成功是作者緊迫時代步伐、大膽剖析社會問題的結果。

獨樹一幟的女權主義話劇

(1)作者生平

白峰溪(1934年生),女,1934年5月19日出生於河北省文安縣勝芳鎮。1941年入本地小學及初中。1949年8月參加革命,考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時年14歲。1950年初分配到“華大文工團”任演員(後改為華北人民話劇團),1954年並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五六十年代曾經是話劇舞台上的著名演員,扮演過的角色主要有:劉胡蘭、鳴鳳、文成公主、春妮等。在將近30年的舞台演劇生涯中,先後扮演過40多個角色。1976年以後轉入戲劇創作。1977年發表、演出了方言詩劇《窯洞燈火照千家》,由中國青年藝京劇院首演,後被改編為其他劇種,還被移植為歌劇、地方戲。1978年創作電視劇《哪個仙女下凡來》,由中央電視台少兒部播出。1979年與王景愚合作創作了話別《撩開你的麵紗》,後在慶祝建國三十周年全國語劇觀摩演出中獲劇本創作二等獎。從1981年起,連續創作出被社會上稱之為“女性三部曲”的話劇《明月初照人》、《風雨故人來》、《不知秋思在誰家》,三部話劇都采用古詩句為名,富有詩意。後來這三部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連續獲得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十月》文學獎。《不知秋思在誰家》還被選為1987年舉行的首屆中國藝術節的上演劇目。1985年應邀參加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新倫敦市舉行的奧尼爾戲劇中心年會,會上曾演出了她的劇作的片斷。1988年再次赴美國出席在紐約州布法羅市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女劇作家會議”,同年又應紐約州府阿爾巴尼大學邀請講學。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協會理事、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會員、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一級編劇。

白峰溪從女性作家的感知出發,熱情地關注和表現當代中國婦女的命運和問題,為我國文學畫廊塑造了一係列現代女性形象。她的作品筆觸細膩,人物個性鮮明,語言生生動,並富有詩情畫意,尤其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能夠喚起觀眾的共鳴,因而每一部話劇發表和演出後,都引起社會上較為強烈的反響。白峰溪的劇作還引起國外的關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研究中國戲劇的學者都曾發表文章評介她的作品。她的幾部婦女題材的作品也已被譯成英文和法文介紹到國外。出版了《白峰溪劇作選集》。

(2)作品分析

五幕劇。在省婦聯主任方若明家裏,外婆(方若明的母親,方瑋、方琳的外婆)正在做飯菜準備迎接客人。國家機關幹部常阿姨到她家裏給老戰友打電話,要求他拒絕給兒子出示證明,阻止兒子同農村姑娘的婚事。外婆誇獎美蓉的對象很不錯,常阿姨卻抱怨女兒找對象頻繁更換,美蓉說這叫“普遍撒網,重點培養”。方若明回來聽常阿姨說“男婚女配,門當戶對”,批評這是封建觀念。常阿姨看到方琳衣著樸素要美蓉向她學習,方琳卻說她思想僵化。郵遞員佟玲送信來,說方琳有兩封信,方若明忙把信抓到手裏要看,但是遭到大家的反對隻好放棄。不久方若明接到電話催她去處理問題,立即準備動身,大家勸她見了方瑋再走。佟玲看到牆上掛著一幅英俊青年的照片以為是方琳的男友,方琳說那是她外公。原來她外婆跟外公結婚沒多久就被拋棄了,但是靠自己的奮鬥,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現在外婆把外公的照片掛在牆上就是想跟他示威。方若明聽說丈夫要回來探親,想出差躲避,外婆為他們的婚姻很著急。方瑋回來了,方若明詢問她男朋友的情況,當聽說是她的研究生指導教師時,認為他們不合適,堅決不同意。

範大嬸勸說女兒春嫚回到丈夫家,春嫚說如果再逼她就自殺。方若明趕到鄉下,看到娶親的隊伍,快嘴嫂告訴她說那是一個老光棍花錢從外省買了一個媳婦。方若明趕到範大嬸家,支持春嫚自由戀愛,離掉這門買賣婚姻。範大嬸和春嫚悲喜交集,感謝方若明為她們做主解決了一個大難題。範大嬸向方若明介紹家裏的情況,提到從部隊退伍當水暖工的兒子範喜,不由得為他的婚事發愁。方若明看到她兒子的照片誇獎他長得挺精神,快嘴嫂開玩笑要方若明幫範大嬸的兒子介紹對象,春嫚心直口快說哥哥已經有了女朋友,還拿出照片給大家看。方若明接過來一看,照片上的人竟是自己的二女兒方琳,不由得愣住了。範大嬸猜測說那姑娘可能是找不著主才找自己的兒子,方若明很生氣。範大嬸送方若明一些土產,方若明不要,急匆匆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