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歸途(1 / 3)

宣德二十四年的初秋,正是朱茲國昭帝十五年。

國都善化城外,石鼓山山巒舒緩,山泉清幽,林木蒼翠,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山階蜿蜒而上,兩旁丹崖環擁,一片平闊處是一幢五進的建築,遠遠望去,好似臥於青山綠水間,門前匾額上書“石鼓書院”。

院內偶有人影走動,卻都井然肅穆。

山長理事的仰高樓,正堂屏風為壁,刻著先賢聖訓:“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山長湛若水斟了茶遞給左側椅上的年輕男子,“謝先生,你可知當今遞了降表,廢帝號改稱國主,依附於秦之帝國了?”

年輕男子膚色有些灰黯,雙眼晶亮熠彩,如果不是膚色瑕疵,是一個非常俊秀儒雅的文士,他欠身接過茶盅,“我已經聽說了。”

“本來書院宗旨待四方有誌於學而不屑於舉業者居之,學問報效家國,怎奈當今積弱,不複先帝梟雄,國勢衰敗,書院竭力以求學修身為主旨,盡量避開宦海沉浮,才得以在當世書院中成為翹楚。可是今天一早,禮部的官學教授前來,說上京城的京華書院發起鵝湖之會,指名邀請書院的主講與會。”湛若水懇切地看著他。

謝先生微微一笑,“我明白了,山長是要在下上京一行。”

“正是此意,國主有旨,不可違抗,今次鵝湖之會,湛某慚愧,書院田產是朝廷供給,湛某不敢置身事外,委屈先生了。”

謝先生心頭雪亮,書院有十幾位主講,他排名最末,二年一次的鵝湖之會本是當世各國文人盛會,本來是輪不到他去的,隻是今年主辦的京華書院是前兩年才冒出來的,聽聞是倚仗王公權貴為屏障,想必是幾位大儒不屑為伍,山長又不能違命,沒奈何了。

“山長不必掛懷,我走一趟就是,內子是上京人氏,正方便探親。”謝先生心有成案,微笑道。

“如此有勞先生了,路上資費俱已備妥,湛某會先發書函,請預備下館所。”

湛若水十分賞識謝書榕,雖是後進,卻是恭謙君子,難得的沒有恃才傲物的通病,二年前破例延聘這個毛遂自薦的年輕人時,眾皆嘩然,不久都折服於他的滿腹經綸,書院的學生都愛聽他授課,就連幾位狂傲的主講也無可挑剔。“您回家準備一下,後日有公車來接。”

謝書榕往後走去,穿過一片菜園,是一排竹籬和灌木間隔的四合院,他走到其中一間籬笆門前,吱呀一聲推開了門。

裏麵立即有了動靜,一個麵兒肥嫩、臂兒肥嫩、腿兒肥嫩的粉妝玉成的小囡,身上圍了絳紅色的肚兜,張著兩條肥短的手臂,從正房裏搖搖晃晃地衝出來“爹爹...爹...爹。”身後一個秀麗的少婦緊緊跟著,笑斥:“有了爹,不要娘了?”聲音有些暗啞。

謝書榕彎下腰抱起小囡:“小囡囡,今天乖不乖?”

小囡嘟起肥唇在他臉上印下濕濕一章,雙手抱著他的頸子,“乖...乖...”把頭枕在他的肩頭“香香...嘻嘻...香香...”

謝書榕笑了,親了小囡一口,迎上少婦彎彎的笑眸,“純娘,你到房裏來,我有事要和你商量。”

少婦一怔,又聽見籬門一開,一個濃眉大眼的青年衝了進來,“大哥,哦,大嫂,”來人規規拒拒行了禮,“大哥,我聽說你要去上京?”

少婦吃了一驚,書榕點頭“春榕,散學了,你來得正好,我正要和你嫂子說這件事,都到屋裏說話。”他又高聲道:“鄭嬸子,煩請你到山下的肆裏買些魚肉回來。”

支走了幫傭,一家人在堂屋裏坐下,小囡不肯離開書榕的懷抱。

“純娘,春榕,山長派我赴上京參加鵝湖之會,我已應允,春榕有功課,就不要去了,純娘,你呢?”

秀美的純娘臉上有些惶惑,“我?”她低下頭去。

春榕頭搖得象撥浪鼓,“不行,大哥,你怎麼能去上京?萬一撞見那人可如何是好?再說這次讓你去,不是欺負...”書榕微斥:“不許這樣講,山長於我們有恩,他也是為難。”

“是。”

“你的顧慮我想過了,書院說到底是清流學問,那人是王公勳貴,據說領兵在外,應該不會有交集。”

純娘抬起頭,“我去。”神色之間有幾分堅定,“我帶囡囡一起去。”

春榕不禁又跳了起來,“這越發不行,你們二個加上囡囡,等於三個女...這無論如何也不行,我一定得跟去。”

書榕懷中的囡囡聽到她的名字,豁著隻有幾顆乳牙的小嘴嘿嘿地笑。

“可是你的學業呢?上舍肆業可直接進入朝廷候補的名單,這一去肯定會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