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卡翁達是讚比亞的開國元首,於1964年領導讚比亞獲得獨立,並擔任總統長達27年。1991年,他在多黨選舉中敗給了當時任全國工會主席的奇盧巴。近年來,卡翁達一直站在非洲人民與艾滋病鬥爭的前線,鼓勵人們向艾滋病宣戰。

卡翁達父母都是教師,他本人中學畢業後也開始教書,先在讚比亞,後去坦噶尼喀。1949年回國,充任開明的白人議員戈爾·布朗的翻譯和顧問。同年末加入北羅得西亞非洲人國民大會黨。50年代初任該組織的總書記。

1958~1959年,國民大會領導階層因政見不同發生衝突,卡翁達率領其中大部分成員另建讚比亞非洲人國民大會,任主席。讚比亞人反對英國企圖把中非3個殖民地(南羅得西亞、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組成聯邦,從而使白人掌握最高權力。他發動“積極的非暴力行動”,對英國的聯邦政策采取不服從態度,被當局逮捕。

1960年1月獲釋,當選為聯合民族獨立黨(讚比亞非洲人國民大會1959年10月改稱)主席。12月英國邀請他與獨立黨的其他幾個領袖去倫敦商談3個殖民地的歸屬問題,會上英國宣布即將開始讚比亞的非殖民化過程???,但又遲遲不予實行,引起讚比亞爆發了反白人的暴動??。

1964年讚比亞獲得完全獨立,卡翁達當選總統。他受基督教和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響,主張積極的非暴力行動。新政權麵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部落製問題。他耐心調處,避免了部落間的內戰,但是政治暴亂時有發生,邊境上受到入侵的壓力,導致他在1973年實行一黨製度。

1976年國內經濟衰退,東鄰安哥拉又發生內戰,於是他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獨攬政治大權。

卡翁達於1970~1973年任不結盟運動主席。1991年在讚比亞多黨大選中,卡翁達落選。著有《黑人政府》、《非洲人道主義論》、《不結盟》等。曾於1967、1974、1980、1988年4次訪問中國。

20世紀80年代末,讚比亞總統卡翁達的一個兒子不幸死於艾滋病,他便開始投入抗擊艾滋病的戰鬥。

1991年大選失利不再擔任總統後,為了應對艾滋病在非洲大陸迅速蔓延的嚴峻挑戰,卡翁達更多投入到多年來一直所帶領的非洲人民與日益肆虐的艾滋病所進行的搏鬥,默默無聞地做了大量工作。他鼓勵人民要打破對艾滋病的沉默,不要遠離和歧視艾滋病患者,向艾滋病宣戰而不是向艾滋病患者宣戰;宣傳“預防勝於治療”的方針,提倡使用避孕套,與宗教勢力和傳統習慣進行鬥爭。他建立了3個艾滋病廣播站,向全國和7個鄰國宣傳防治艾滋病的基本科學知識。自創艾滋病孤兒學校,招收百餘名學生為艾滋病孤兒提供營養食品、醫療服務和上學費用;他創辦的肯尼思·卡翁達非洲兒童基金會,旨在戰勝艾滋病,經過幾年的積極籌備,開始接受各界捐贈。

1997年25日上午6點,大約80名手持AK-47衝鋒槍的讚比亞準軍事警察突然包圍了讚比亞前總統、讚比亞聯合民族獨立黨主席卡翁達在盧薩卡的住所,並隨後將這位有著27年執政曆史的“讚比亞國父”拘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