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場 盡孝(1 / 3)

第二場盡孝

場景:清清的河流邊。楊柳樹交錯排行於兩岸。

人物:安安與母親在河裏洗衣服。

安安:媽媽,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幫你把官司打贏,給你爭口氣。

母親:你這孩子,心太軟啦。小時候,你姐有一天把你打哭了。你跑回來找我,我把你姐叫進來,讓你拿條帚給我好打她。你那時候才兩歲,你一邊把條帚把身後藏,一邊說:沒有,沒有。那時候,我就知道,你不是個記仇的孩子。好好念書,將來你出息了,有能耐了,就沒有人敢欺負你、欺負咱家啦。(配相應的情境)

旁白:那時,我根本記不起來這件事情,也根本不知道這個仇恨在心靈深處紮根,那麼深、那麼深,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內心纏鬥。複仇與放下的爭鬥,出人頭地的念頭與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念頭,一再的在內心的戰場上打架,拚得你死我活……

字幕: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出大戲,每個人都自編、自導、自演、自己觀看這一生的獨角戲。也隻有每個人自己,才能夠把這戲從頭看到尾。

閃過:在新居地,在租住的瓦房大院子裏,我和弟弟們開始自己弄場地練功,小孩子也不懂得怎麼練習武術,隻是聽過那麼多評書,就挑簡單的動作跟著感覺練。

那時候練習最多的是跳杆子。一根杆子架起來,我們三個排隊跳,從樹上、牆上、房子上往下跳,我們都跳過。

在我們走後不久,大嫂就病逝了。大哥雖然極力救治,從大連轉到沈陽、從沈陽又到北京,最後去了上海,還是宣告不治。

旁白:大嫂走的時候,非常年輕,留下一雙兒女才十歲上下。大嫂的死,是劃在我心上的又一道傷。年少的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哥就不能夠奮勇抗爭,把那塊地給搶回來!

場景:原住村裏伯父家的老宅屋內屋外

人物:全族老小,擠滿了屋子內外

時間:一九九七年正月十四

◆奶奶安詳地睡在炕上,已接近彌留之際。

◆眾子女孫眾在地下忙碌,有的眼含淚花,有的與老人低語說話。

父親(被眾人推到奶奶跟前:)娘,兒來晚了。

◆接到奶奶病危的消息,我們一家人打車速度趕到。

◆奶奶微微睜開了眼睛,看了一眼父親,又閉上了眼睛。

◆一屋子的人哭了起來。淒切悲涼的哭泣聲中,一個聲音響起來:都別哭了,老人家今年九十多歲了,是高壽了,這是喜喪。

◆一向愛哭的我,此時在人群中,卻掉不出半滴淚。奶奶安詳的樣子讓我想起一句話: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旁邊一老人(羨慕的口氣)說:老太太能活到這個歲數,兒孫也都孝順,真是安享天年呀。

閃過:長長的接魂隊伍,經幡烈烈,從村子延伸到村外果園那邊的路口。送葬。入土為安。

慢鏡頭閃回:春節回老家給奶奶拜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年幼的孫子孫女圍著奶奶坐在炕上,一向少言的奶奶突然開始講很多話,也問到大嫂:“她是不是不在了,你們瞞著我?”,大家一臉無措的看著長輩們如何應對,奶奶看看眾人,心下了然,目光黯淡,不再追問。

轉過頭來,對我鄭重囑咐道:“當年那個送你回來的師傅,你還記得嗎?”我點頭。奶奶繼續說:“將來你長大了,有能力了,一定要報恩。不要忘記當年送你回家的人,這可是救命之恩啊。”奶奶目光柔和,表情平靜,一臉慈祥。記恩不記仇,是奶奶一向的作風。

旁白:奶奶並沒有說到仇人的名字,但是送我回家的人確實是兩個。聰慧的奶奶應該是看出了我眼中的仇恨,才對我如此教誨。奶奶這臨終的遺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救命之恩,恩重如山。父母親情,一樣難以割舍。我的心裏真的是七上八下,複仇之心開始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