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方差分析
考試要點
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
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②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除用於兩個或多個樣本均數的比較外,還可分析兩個或多個研究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回歸方程的線性假設檢驗等。其基本思想是根據資料設計的類型及研究目的,可將總變異分解為兩個或多個部分,每個部分的變異可由某因素的作用來解釋,通過比較可能由某因素所致的變異與隨機誤差(如組內變異)即可了解該因素對測定結果有無影響。
其應用條件是:①各樣本是相互獨立的隨機樣本;②各樣本來自正態總體;③各處理組總體方差相等。
2.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
完全隨機設計(又稱成組設計)是指把實驗對象隨機地分配到若幹個組中去,每組給以不同的處理,然後比較各處理組(又稱水平)的實驗結果。這種設計所涉及的試驗因素隻有一個,故又稱單因索方差分析。處理組數可以有2個或2個以上(即可用於2個或2個以上均數的比較),各處理組樣本含量最好相等,如不等也不應相差太大。
完全隨機設計的總變異的大小可用觀察,而與總均數叉的離均差平方和來表示,即:它還與總的自由度有關。它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組內變異,它反映了隨機誤差(包括個體差異以及測量誤差)。其大小可用每個樣本內部每個觀察值與組均數足的離均差平方和來表示,即:組內並與組內自由度有關。另一個是組間變異,它反映了處理因素的影響(如果確實存在的話)也包括隨機誤差,其大小可用各組均數無與總均數1的離均差平方和來表示。
第五單元 分類資料的統計描述
考試要點
一、常用相對數
①率;
②構成比;
③相對比。
二、動態數列
①動態數列的意義;
②動態數列分析常用指標的計算與分析。
三、應用相對數的注意問題
四、率的標準化法
①率的標準化的意義;
②率的標準化法。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常用相對數
相對比,構成比和率三類指標都是由兩個指標之比構成的,故統稱為相對數。
1.率
它說明某現象發生的頻率或程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萬分率、十萬分率等表示。
2.構成比
它說明一事物內部各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數表示。
3.相對比
是兩個有關指標之比,說明a為b的若幹倍或百分之幾。兩個指標性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二、動態數列
1.動態數列的意義
動態數列是一係列按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的統計指標(包括絕對數、相對數或平均數)用以說明事物在時間上的變化和發展趨鉍。動態數列包括兩列基本數據:現象所處的時間和該現象在各時間所具有的數量水平。
2.動態數列分析常用指標的計算與分析
(1)發展水平和增減量
發展水平:反映事物在各不同時期發展所達到的水平,是動態數列中最基本的統計指標,是計算的依據。
根據發展水平在時間數列中所處位置不同又可分為:最初水平,指第一個時間段上的數值;最末水平,指時間數列上的最後一個數值;報告期水平,當前所研究的水平;基期水平,作為比較基礎的那一時期的水平。
增減量: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的差,說明事物在一定時期內所增減的絕對量。分為:
①逐期增減量:每一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期水平之差,說明本期比上期的增減量。
②累計增減量:每一報告期水平與一個固定時期的水平(一般都以最初水平為固定的基期水平)之差,說明一段時期內總的增減量。
報告期累計增減量等於從基期到報告期的各逐期增減量之和。
(2)發展速度和增減速度
發展速度:是報告期水平占基期水平的百分比,說明現象發展變化的程度。
①定基發展速度:以某一固定時期的水平為基期水平,表明現象在較長時期內總的發展速度。
②環比發展速度:是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現象逐期的變化程度。
發展速度小於100%,表示速度下降。
增減速度:是增減量與基期水平的比,說明報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減的速度。
①定基增減速度。是累計增減量占某一固定時期水平之比,說明現象在較長時間內總的速度變化。
②環比增減速度。是逐期增減量與前一期水平的比,說明現象的逐期變化程度。
(3)平均發展速度和平均增減速度
①平均發展速度:它是各環比發展速度的幾何平均數,說明現象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年(月)平均變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