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分析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考試要點

一、病例對照研究

概念;

研究對象的選擇;

樣本大小的估計;

資料的分析;

病例對照研究常見的偏倚及控製。

二、隊列研究

概念;

研究對象的選擇;

樣本大小的估計;

資料分析。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病例對照研究

1.概念

將人群分為患有某病和未患有該病兩類,同時調查這兩類人過去暴露於某因素的情況,比較他們之間暴露上的差異,判斷暴露因素與某病有無聯係及聯係強度,即是由果索因的調查方法,這類研究稱為病例對照研究。可研究一種疾病與多種因素之間的關係。

2.研究對象的選擇

選擇的原則是病例組代表總體中該病的病例;對照組代表未患病的人群。

(1)病例的選擇

選擇病例時要有嚴格的診斷標準,所選擇的病例必須符合診斷標準;病例選擇要有代表性。選擇病例有4種來源:①醫院中所有某病的病例;②選人群中某時期內發現的某病的全部病例。

(2)對照組的選擇

對照組最好是全人口的無偏樣本,或是病例所來自的實際人群中,全體非患該病的一個隨機樣本,而且也經過相同診斷確認為不患所研究疾病。選擇對照的方法有:①和病例在同一(或多個)醫院中診斷的其他病例;②病例的鄰居或同一居委會的健康人;③社會團體人群中非該病病人或健康人的抽樣;④社區人口非該病病人的抽樣;⑤病例的配偶、同胞、親戚、同學、同事等。

3.樣本大小的估計

病例對照研究中,病例組和對照組都應達到足夠大的樣本含量,樣本含量的大小可通過以下幾個數值估計:

①欲研究因素在對照人群中的估計暴露率。

②估計該因素引起的相對危險度或暴露的比值比。

③所希望達到的檢驗顯著性水平,即統計學上檢驗假設所允許犯假陽性錯誤的概率。

④所希望達到的檢驗把握度,是統計學檢驗假設所允許犯假陰性錯誤的概率。

可根據上述4項數據查表或計算,即得到合適的樣本含量。

4.資料的分析

病例對照研究資料的分析,首先進行描述性研究,描述研究對象的一般特征,病例組與對照組年齡、性別、居住地等特征,分析兩組除研究因素外,其他特征是否近似或齊同,即兩組是否有可比性。然後進行推斷性統計,主要分析暴露與疾病的統計聯係強度,確定聯係強度的大小,檢驗各相應因素的無效假設。

(1)非配比病例對照研究資料的歸納、分析和整理

在收集資料或調查結束時,先進行全麵檢查與核對,避免出現一些收集資料過程產生的人為的偏差。

當兩組暴露比例不相同時,要進行顯著性檢驗。常用X2檢驗,檢驗兩組暴露比例有無統計學差異,若無統計學差異可認為該因素與發病無聯係。若分析兩組暴露比例有顯著性差異,可進一步分析聯係強度。

(2)計算相對危險度與比值比

相對危險度是暴露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與非暴露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說明暴露組發病或死亡的概率是非暴露組的多少倍。

病例對照研究,一般暴露組和非暴露組的觀察人數,不能計算發病率或死亡率,因此不能計算相對危險度,隻能計算比值比來估計相對危險度。比值是指某事物發生的概率與不發生的概率之比。

5.病例對照研究常見的偏倚及控製

病例對照研究常見的偏倚有三種:①選擇偏倚,是最常見的一種偏倚,如住院偏倚;存活病例偏倚;選擇性轉診偏倚;無應答偏倚等。②信息偏倚,如回憶偏倚;因果顛倒偏倚;調查偏倚。③混雜偏倚。控製偏倚的關鍵是能夠清醒的預見或估計出本研究可能出現的偏倚,可按研究工作的三個階段即設計階段、實施階段、資料分析階段分別予以控製,以盡可能的減少偏倚存在。

二、隊列研究

1.概念

隊列研究是選定暴露及非暴露於某因素的兩組人群,以追蹤兩組人的發病率,比較兩組發病率的差異,從而判斷暴露因子與發病有無因果聯係及聯係大小的一種觀察性研究方法。

2.研究對象的選擇

研究對象也就是觀察對象,根據是否暴露於某因素分為暴露組和非暴露組。按規定的暴露選擇一組有暴露的人群,然後另外選擇一組未暴露人群。也可選擇一個暴露因素不均勻的人群,根據是否暴露分成兩部分,即分成暴露組和非暴露組。

選擇暴露組可選擇職業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暴露於某因素的人或有組織的團體人群。

選擇非暴露組可選擇一般人群中無暴露史的人,也可選擇其他無暴露史的人,還可以用總人口對照,也就是利用現成的發病率統計資料。

3.樣本大小的估計

樣本含量大小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①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發病率,發病率越接近0.5,則所需樣本含量越大。②兩研究人群發病率之差,差值越大,所需樣本含量越小,反之,則需樣本含量大。③顯著性水平α,α小則樣本含量大,α常取0.05或0.01。進行樣本含量的估計時還要考慮到抽樣方法;暴露組與非暴露組的比例,通常兩組等量,一般說來,非暴露組的樣本含量不少於暴露組;也要考慮到失訪問題存在,根據估計失訪率,以擴大樣本含量,通常失訪率按10%來計算。

4.資料分折

(1)比較兩組發病率或死亡率

①若暴露人群固定,在觀察期間無變化(觀察時間短),則用固定暴露人口作分母計算發病率,這又稱為累計發病率。

②若觀察時間長,暴露人口不固定,這時需要計算人時發病率或死亡率。時間可用年、月、旬、周為單位,此種發病率又稱為發病密度。用哪一種發病率取決於資料性質。

③率的計算。

(2)聯係強度分析

①相對危險度(股)是暴露組的發病率與非暴露組發病率的比值。

它說明暴露組發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組的多少倍。BR>1說明暴露因素與疾病是正相關聯係,暴露是危險因子。反之,說明暴露因素與疾病是無聯係。說明暴露因素與疾病是負相關聯係,暴露是保護因子。

②特異危險度(組)又稱率差,即暴露組發病率減去非暴露組的發病率。它說明完全由某因素所導致的危險度。

③特異危險度百分比:它說明暴露者中由暴露於某因素所導致發病或死亡占暴露者發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④人群特異危險度。

第六單元 實驗流行病學

考試要點

一、概念與主要類型

①概念;

②主要類型。

二、實驗設計

①設計原則;

②設計內容。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概念與主要類型

實驗流行病學是用實驗的方法,按隨機分配原則將受試對象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並人為地給實驗組加入或消除某種因素,而對照組不給這種措施,然後隨訪觀察一定時間,比較兩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觀察該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或預防和治療某病的效果;或某項衛生措施對健康狀況的改善程度。實驗流行病學的特點:①是實驗法而非觀察法;②須有嚴格的平行的對照組,並作可比性實驗;③必須有幹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