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播途徑
有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水型傳播;食物型傳播;蒼蠅傳播。
(3)易感人群
人群對痢疾普遍易感,各型之間無可靠的交叉免疫。
3.防治措施
①目前對痢疾的預防措施主要采取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
對傳染源采取的措施是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對重點單位(如飲食行業)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查體,找出帶菌者。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帶菌檢查。
②切斷傳播途徑,進行衛生宣傳教育,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搞好飲食與飲水衛生。類便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做好疫原地消毒。搞好環境衛生,滅蠅。
③對易感人群的措施目前已有預防用疫苗。
三、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在我國的《傳染病防治法》中,與鼠疫同屬於甲類傳染病。
1.病原體
霍亂的病原體是霍亂弧菌。霍亂弧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呈弧形或逗點狀,有鞭毛,運動活潑。以前流行菌株中總以小川型占絕對優勢,近幾年來稻葉型卻有明顯增多的趨勢。霍亂弧菌對幹燥和日光很敏感。對熱較敏感,加熱到80攝氏度5分鍾和沸水中立即死亡。對酸、消毒劑敏感。但耐低溫、耐堿,在外環境水體中能生存幾天甚至幾十天。
2.流行過程三環節
(1)傳染源
霍亂病人和帶菌者是霍亂的傳染源。典型病人因症狀典型,排出大量的病原體;輕型病人由於症狀不典型,往往易忽視而不就診,不能及時隔離治療,兩類病人均是重要的傳染源。帶菌者包括潛伏期帶菌者、恢複期帶菌者和健康帶菌者,帶菌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也不容忽視。
霍亂的傳播途徑是經水傳播,經食物傳播,日常生活接觸傳播,蒼蠅傳播四種傳播途徑,其中最重要的是經水傳播。其次是經食物傳播。
(2)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無性別、年齡、種族差異,無先天免疫。病後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續時間較短,可再次感染。
3.流行特征
(1)地區分布
霍亂有地方性流行區,經一定途徑向外傳播,引起不同範圍的流行。印度和孟加拉國的恒河三角洲地區是霍亂的地方性流行區,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被認為是副霍亂的地方性流行區。對其他國家來說霍亂是外來性的。
(2)擴散方式
霍亂由流行區向外擴散,主要有兩種方式,遠程傳播和近程傳播。遠程傳播是新疫區與老疫區相距甚遠,往往從一地傳到另一地,從一國傳到另一國,查不清來龍去脈,主要是輕型病人和帶菌者引起的傳播。近程傳播是老疫區向外擴展形成新疫區的傳播,主要通過汙染水源或與病人及帶菌者接觸引起的傳播。
(3)流行型
霍亂流行有暴發流行和持續性散發型兩種流行型。
(4)季節分布
在地方性流行區,全年都有病例發生,無明顯季節性。非地方性流行區,夏秋季節發病多。
(5)人群分布
本病無年齡、性別差異。職業上以漁民、沿海居民、船民和農民為主。
4.防治策略和措施
霍亂的預防措施采用綜合性的防疫措施,可分為經常性預防措施和疫情發生時的緊急措施。
(1)經常性預防措施
加強國境衛生檢疫,防止從國外傳人;健全各級防病機構和疫情報告網,一旦發現病人,能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設置夏秋季腸道病門診,及早發現病人;對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進行預防注射;進行宣傳教育,充分發動群眾;開展三管一滅即管理水源、管理糞便、管理飲食,消滅蒼蠅。
(2)發生疫情時的緊急措施
①疫情報告,按甲類傳染病規定報告。
②確定疫點與疫區範圍。疫點:在發生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地方,一般以同一門戶出人的住戶或與病家生活密切有關的若幹戶為範圍劃為疫點。在農村也可以一個小自然村為範圍。特殊情況下,一個病人可以有一個以上的疫點。疫區:一般以疫點為中心,在農村可以相當於一個鄉鎮的地區為範圍,在城市以相當於一個居委會或一個街道辦事處的地區為範圍,劃為疫區。
③疫點處理。首先對疫點封鎖,進行消毒處理,經過5天無可疑病人或帶菌者,或者每日糞檢一次,連續三次陰性,即解除封鎖。對病人和帶菌者及時護送至隔離醫院或隔離病房,進行隔離治療。對病人排泄物隨時消毒處理至病人痊愈,即臨床症狀消失,糞檢三次陰性,解除隔離。對疫點消毒並消滅蒼蠅。對接觸者進行登記並檢疫五天。對屍體處理。
④疫區管理。發動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摘好飲水消毒,糞便管理。交通檢疫。並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第十二單元 蟲媒傳染病流行病學
考試要點
一、流行性乙型腦炎
①流行過程三環節;
②防治策略和措施。
二、瘧疾
①病原體;
②流行過程三環節;
③防治措施。
三、流行性出血熱
①病原體;
②流行過程三環節;
③流行特征;
④防治策略和措施。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蟲媒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係統的急性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1.流行過程三環節
(1)傳染源
受感染的動物是主要傳染源。各種畜類、禽類、鳥類、鼠類都可感染。流行區感染率最高的動物是豬,豬是乙腦的主要傳染源;其次是家鼠、猴、馬、牛、羊、兔、田鼠、倉鼠、雞、鴨以及某些鳥類。動物感染後大多數呈隱性感染,無症狀但出現病毒血症。受感染的人,因病毒血症持續時間短,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
(2)傳播途徑
蚊是乙腦的主要傳播媒介。蚊吸食處於病毒血症時期的動物血而受到感染,感染後需經1~3周的外潛伏期,病毒才可在蚊子的唾液腺內大量出現,此時才能達到有效的傳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