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生產性粉塵與塵肺

考試要點

一、概述

①生產性粉塵的概念和分類;

②生產性粉塵理化特性及其衛生學意義;

③粉塵對人體的致病作用;

④防塵措施。

二、矽肺

①矽肺的概念和影響矽肺發病的因素;

②矽肺的病理改變;

③矽肺的X線表現。

三、石棉肺

①石棉肺的病理表現;

②石棉肺的X線特征。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概述

1.生產性粉塵的概念和分類(力生產性粉塵的概念生產性粉塵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並能長時間在空中浮遊的固體微粒。它是汙染作業環境的職業性有害因素之一。塵肺是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固體微粒粉塵而發生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生產性粉塵的分類在實際工作中按粉塵的性質、生物學作用和粉塵粒子的光學特征進行分類。

①無機粉塵。包括金屬性粉塵、礦物性粉塵和人工無機粉塵等。

②有機粉塵。包括動物性粉塵、植物性粉塵和人工有機粉塵。

③混化性粉塵。上述兩種及兩種以上粉塵的混合物。該種粉塵在生產過程中最常見,如植物、礦物、動物性粉塵的混合物。

2.生粉趙對找寺目其衛生學意義

(1)化學濃度及組成

粉塵的化學組成及在生產環境中的濃度,決定對機體的危害程度。吸入遊離二氧化矽可。起矽肺,吸入結合狀態二氧化矽引起矽酸鹽肺。當粉塵中含有某些化學物質時,可影響粉塵致病作用的性質和強度。礦物性粉塵與植物性粉塵的成分不同。致病作用各異粉塵的濃度愈高,吸入量越大,時間越長.發病越快,預後也較差。

(2)粉塵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質被粉碎的程度,固體微粒的直徑愈小,微粒百分比越大,分散度越大。反之,則分散度愈低。粉塵粒子直徑的大小一般用微米來表示。粉塵的大小,可影響它在空氣中的穩定性以及對機體的作用。分散度大的粉塵,體積小、重量輕,不易沉降,在空氣中的穩定程度高,因此,被機體吸入的機會增大。分散度與粉塵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有關。

分散度與理化性質有關。分散度愈大,則^^位體積內粉塵的總麵積越大;理化活性越高,越易參與理化反應,致病性越強。

分散度在塵肺發病中有一定意義,但進入肺內粉塵的量更為重要。重量相同而分散度不同的粉塵,顆粒的直徑在1~2.1間的粒子,沉積率高,發病快,病變重,預後差。

(3)粉塵的溶解度與比重

粉塵溶解度的大小對機體的危害程度,因粉塵的性質不同而異。毒性粉塵如鉛、砷、錳等,毒性隨溶解度而增加,溶解度較大的無毒性粉塵,易被呼吸道及早排出體外。而某些礦物粉塵(如石英)及其致纖維作用的強弱,則不一定取決於粉塵溶解度的大小。

粉塵粒子比重的大小與粉塵的沉降速度有關,當粒子大小相同,比重大者沉降速度快,在空氣中的穩定性小。因此,在通風排塵時要考慮到粒子比重這一因素,采取不同的風速排出比重不同的粉塵顆粒。粉塵的形狀、硬度與荷電性粉塵粒子的形狀是多樣性的,粉塵的形狀也影響粉塵的穩定性,質量相同的粒子,其形狀愈接近球形,降落時受到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快。

當粉塵作用於皮膚和上呼吸道黏膜時,堅硬的顆粒能引起黏膜損傷和皮膚刺激症狀。進入肺內的微細塵粒,由於質量小,再加濕潤的環境,不易引起機械性損傷。

分散度較高的粉塵,通常帶有電荷,其來源可能是粉碎加工時摩擦而帶電或因吸附空氣中的離子而帶電。相同電荷的粉塵,相互排斥,不易沉降,帶異性電荷的塵粒相互吸引,易於凝集而加速沉降過程。有人認為帶電荷的塵粒易阻留在肺內。

(4)粉塵的爆炸性

高分散度的煤、糖、麵粉、鉛和鋅等粉塵具有爆炸性。發生爆炸的條件必須是高溫、火焰、火花或放電存在,且粉塵也要達到足夠的濃度。粉塵發生爆炸的下限濃度是:煤塵麵粉、鋁及硫磺,粉塵對人體的致病作用生產性粉塵根據其理化性質,進入人體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5)塵肺(肺塵埃沉著病)

塵肺的定義為肺內有粉塵阻留並有肺組織的反應。肺組織反應包括膠原纖維增生和非膠原纖維增生兩種。因此,塵肺分為以膠原纖維增生為主的塵肺和非膠原纖維增生為主的塵肺。

我國30年來大量的臨床觀察、X線檢查、病理解剖和實驗室研究認為,塵肺按其病因可分為五類。

①矽肺:由吸入遊離二氧化矽粉塵所引起。

②矽酸鹽肺:由吸入結合狀態二氧化矽粉塵且又含其他物質的混合性粉塵所致的塵肺。

③碳素塵肺:由吸入煤塵、石墨、炭黑、活性炭等粉塵引起。

④混合性塵肺:由吸入遊離二氧化矽又含其他物質的混合性粉塵所引起。

⑤其他塵肺:由吸入金屬粉塵所引起。

(6)粉塵沉著症

有些生產性粉塵(如錫、鐵、鋇等)吸入後,可沉積在肺組織中,早期隻呈現一般異物反應。後期可繼發輕微的纖維性變,X線胸片可見到不同程度的點狀陰影。脫離接觸後,病變可無進展或X線胸片陰影消退,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小或無明顯影響。近年來研究證明,氧化鋁、氧化鐵和硬質合金塵粒都有致肺纖維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