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石英的致病作用時,還必須考慮混合性粉塵的聯合作用。工人的健康素質、機體的抵抗力和遺傳因素也是影響矽肺發病的重要條件。尤其有呼吸係統疾病者更易患矽肺。
1.矽肺的病理改變
矽肺的病理形態分為結節型、彌漫性間質纖維化型和團塊型(或進行性大塊纖維化型)。
(1)結節型矽肺
出於長期吸入較高濃度含二氧化矽粉塵,而引起的肺組織的纖維化病變,其典型病變就是矽結節。典型的矽結節是由多層排列的膠原纖維構成,其中心或偏側有一閉塞的小血管和小支氣管,橫斷麵呈蔥頭狀。早期的矽結節纖維細而排列疏鬆,間有大量塵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結節愈成熟,膠原纖維愈粗大密集,細胞成分愈少,最後導致膠原纖維發生透明樣變,中心管腔被壓受損,有的結節以纏繞成團的膠原纖維為核心,周圍是塵細胞和塵粒以及纖維性結締組織。有的矽結貨雖小,但很成熟,中心出現鈣鹽沉著,這多是由長期吸入低濃度遊離二氧化矽含量很高的粉塵而形成的。
(2)彌漫性間質纖維化型矽肺
當接觸含遊離二氧化矽濃度較低的粉塵,或吸入遊離二氧化矽含量高,但時間較短時,矽肺發展較慢,其病變多為彌漫性間質纖維化型。該病變的特點是在肺泡和肺小葉間隔以及小血管和呼吸性支氣管周圍,纖維組織呈彌漫性增生,相互連接呈放射狀、星芒狀,使肺泡容積縮小,有時形成大塊纖維化,其間夾雜粉塵顆粒和塵細胞。因吸入混合性粉塵而引起的病變,既有矽結節,同時也有彌漫性間質纖維化型的病理改變。故稱為混合型矽肺。
團塊型矽肺團塊型矽肺是上述兩種類型矽肺發展而成的,當矽結節增多增大融合,並在期間發生纖維化病變時,融合擴展而形成團塊狀矽肺。
矽肺結核的病理改變是即有矽結節樣病變又符結核樣病灶。
矽肺的X線表現
矽肺X胸片影像表現是矽肺病理改變在X胸片上的反映,兩者間有密切關係。類圓形、不規則形小陰影和大陰影與肺內粉塵蓄積、肺組織纖維化病變的程度有一定關係。
①類圓形小陰影:類圓形小陰影是典型砂肺最常見和最重要的一種X線表現形態,其形態大小,致密度與吸入粉塵中遊離二氧化矽的含量有關。
②不規則形小陰影:是指粗細、長短、形態不一、致密的陰影。它們相互之間不連接雜亂無章地交織在一起,表現呈網狀,有時呈蜂窩狀陰影。
③大陰影:大陰影是指長徑超過10的陰影,為晚期矽肺的重要X線表現。其形狀有長條形、橢圓形、圓形。多出現在兩肺上中葉,少數在兩肺下葉。常呈八字形,也可在一側出現。
④胸膜改變:胸膜多廣泛粘連增厚。可先在肺底部出現,爾後肋膈角變純或消失。
⑤肺氣腫:X線胸片表現多為彌漫性,局限性,灶周性和泡性肺氣腫。嚴重時可形成肺大泡。
⑥肺門改變:早期肺門陰影擴大,密度增高,有時可見肺門淋巴結增大,淋巴結包膜下鈣質沉著而呈現蛋殼樣鈣化。
肺紋理X線胸片上可見增多或增粗變形,而到晚期肺氣腫加重,肺紋理反而減少或消失。
三、石棉肺
1.石棉肺的病理表現
肺間質彌漫性纖維化是石棉肺的基本病理改變,不形成結節,病變多從肺下部開始向上發展,對肺淋巴係統損害較輕。早期僅兩肺胸膜輕度增厚和失去光澤。切麵可見灰黑色塵斑粗細不等的灰白或青灰色纖維化條索,彌漫分布,以胸膜下區、血管、支氣管周圍、小葉間隔纖維化最為明顯,多為兩下肺顯著,有時也見於雙肺上葉。晚期雙肺葉縮小變硬,纖維化條索波及全肺,極少數融合成大塊纖維化。鏡檢表明,石棉纖維粉塵主要沉積在終末細支氣管、呼吸性支氣管、肺泡管及相連的肺泡。致使這些部位黏膜上皮受粉塵刺激大量脫落,巨噬細胞滲出,形成脫屑性細支氣管炎肺泡炎,造成管腔閉塞和管壁纖維化。隨著粉塵的不斷吸入,病變向遠端肺泡發展,閉鎖的肺泡逐漸增多,肺間隔和肺小葉間的纖維化連接成網架狀,有的形成一個個小片,多在兩肺下區。晚期石棉肺能否形成大塊纖維化,這可能與長期病變過程中繼發肺與支氣管的感染有關。
胸膜增厚、胸膜斑是石棉肺的另一病理特征。它並不一定和肺纖維化病變同時出現,有時先於肺纖維化。胸膜普遍增厚,可形成壁層和髒層胸膜局限性纖維斑,稱胸膀斑。
石棉小體是由成纖維細胞等分泌膠原蛋白和粘多糖所形成的薄膜,將石棉纖維包裹而成。肺內或痰中檢測出石棉小體,隻能說接觸過石棉粉塵,不能作為診斷石棉肺的依據。晚期肺門淋巴結除可見石棉纖維和塵細胞堆積外一般見不到纖維化病變。
2.石棉肺的X線特征
石棉肺主要的X線胸片表現是不規則小陰影和胸膜改變,還有類圓形小陰影、肺門和紋理改變及肺氣腫。
①不規則小陰影:不規則小陰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線表現,也是石棉肺診斷的重要依據。
②胸膜改變:主要包括胸膜增厚、胸膜斑和胸膜斑的鈣化。胸膜增厚,其厚度時,則稱胸膜斑,是石棉肺的主要表現之一。
③石棉肺時在胸片上可見散在的類圓形小陰影。特別是在開采石棉的礦工,因礦石中混有遊離二氧化矽粉塵,胸片上多呈現類圓形小陰影。肺紋理可見增多、增粗、中斷、兩肺上葉代償性肺氣腫,肺門增大一般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