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劇大腕包戲台觀看曆慧良演出

1950年厲慧良晉京演出《挑滑車》,梅蘭芳先生看了大為讚賞。認為是楊小樓以後難得的武生人才。五十年代厲慧良量詞北上到京津演出,第一次雖然受到歡迎,但尚未引起多大的轟動;第二次上天津,演出《豔陽樓》等戲,其中的“醉打”引起了廣大觀眾的讚揚。這次驚動了一位京劇武生的老前輩——與楊小樓齊名的尚和玉老先生的注意,開始尚老不以為然,以為可能有人過分吹捧,難免言過其實;後來尚老親自去看了厲慧良的《豔陽樓》,方歎服了,因為有幾下子尚老本人也來不了的。自此以後厲慧良聲名大振,京劇界的名流,當時在天津的四大名旦中的尚小雲、荀慧生……等天天包了中國大劇院的前三排看厲慧良的戲,公認為厲慧良是楊小樓以後最好的武生。

三,為李少春救場,野豬林名聞全國

1956年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訪華,中央決定由中國京劇院的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主演《野豬林》招待貴賓。當時李少春嗓音失潤不能演出,在京的武生有的沒有好嗓子,有的不會此劇。結果周總理把厲慧良從天津借來代替李少春與袁世海、杜近芳合演《野豬林》。厲慧良的此劇戲路同李少春的差不多,因此排演順利,周總理審看了彩排後認為配合默契,演得不錯。正式演出時由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同誌陪同伏老觀看此劇,演畢毛主席陪同伏老上台接見,與厲慧良等握手祝賀演出成功,還合影留念。從此厲慧良名聞全國,當他到各地演出時,觀眾都要求看他的《野豬林》。

四,曾五次為毛主席演出

厲慧良後來還為毛主席演出過《長阪坡》和兩次《挑滑車》等劇。加上1945年的重慶國共談判那次演出,共計為毛主席演出過五次,這是一般演員難以獲得的殊榮。

五,挑滑車未謝幕竟成為反革命罪證

說起為毛主席演出,還有一個情況要談談。厲慧良第一次為毛主席演出很成功,毛主席很滿意,第二次毛主席又想看厲慧良的戲;碰巧那時厲慧良身體不適,聯係的人不了解情況,又要厲慧良演出《挑滑車》,厲慧良想換別的劇時劇目已經定下來了,不能更改,厲慧良隻得咬牙勉強演出,前麵幾場還可以,後來越來越挺不住了,力不從心勉強演到挑完滑車就力竭倒下,立即閉幕,連幕也未得謝成……誰想這次演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厲慧良“反革命”罪證之一:“為毛主席演戲太不賣力,連幕都不肯謝。”

六,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厲慧良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自幼熱愛京劇,甚至視戲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每天堅持練功,從不間斷,即使在被投入獄中或牛棚裏仍然要練功,默戲。他能博采眾長。向前輩、同事,甚至向別的行當,別的劇種學習。

七,甘當綠葉配紅花

他當年在《厲家班》挑班掛頭牌時也不擺架子,有時在劇中並不擔任主角。例如在厲慧敏主演的《鳳還巢》中他扮演洪功,除了與強盜開打時有絕活表演外,在“洞房”一場中更有精彩的演出,給全劇增色不少。他有時還讓厲慧敏以《玉堂春》為大軸,自己演中軸戲。1946年昆曲名家俞振飛應重慶市的商界和票界邀請與票界朋友及厲家班合演了《群英會》、《販馬記》等劇。厲慧良主動為俞振飛大師配演本屬於二路裏子老生應工的配角李奇,甘當綠葉。

八,精益求精,貴在創新

厲慧良藝不宗一,兼容並蓄,不但老戲新演而且不斷演新劇目,大膽創新。1956年調入天津市京劇團與四大須生之一——楊寶森掛平牌,並輪流演大軸。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文革”前就排演過《十五貫》、《關漢卿》、《樂羊子》、《易水曲》、《火燒望海樓》……等新劇,不斷提高演藝水平,才有後來的成就。他吸取那次為毛主席演《挑滑車》效果差的教訓,此戲經他細研究。刪去了許多重複繁瑣的動作,把精力用在幾個重要精彩的地方,使此劇更為精練,到了晚年他仍能演好此劇。

厲慧良在去世前不久參加了電視劇《大老板程長庚》的演出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前輩徽劇藝術家米喜子的形象,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極為可貴的資料,已成為稀世珍品了,從中可以看到厲慧良晚年仍舊精神矍鑠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