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念與動作的有機結合。如演《徐策跑城》,載歌載舞,唱白相間,渾然一體,把須發如銀的老相國喜悅激動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藝術創新

周信芳注重繼承傳統,又不受陳規舊套的束縛,鍥而不舍,勇於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麵,均有自己的獨特表演風格。其弟子很多,知名者有高百歲、陳鶴峰、李如春等,通過當今的楊建忠、蕭潤增、陳少雲也可以窺見“麒派”之一二。應該說,更多的知名藝術家在他的藝術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從這一點來講,“麒派”是屬於周信芳的,更是屬於京劇的,甚至對整個戲曲界都舉足輕重。

處世之道

周信芳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的表演藝術家。早在五四運動前後,他受新文化運動影響,演出時裝戲《宋教仁》,表現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傾向;又演出《學拳打金剛》,把矛頭指向賣國賊。1927年參加南國社,在《雷雨》中飾周樸園。抗日戰爭前後,演出《洪承疇》,抨擊偽滿漢奸;演出《徽欽二帝》,激勵愛國熱情。同時他還適時演出《史可法》等戲,激起觀眾強烈的愛國熱情。隨後又繼續演出了《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識的戲;1919年以後,他參與編演新戲,移植演出了昆曲《十五貫》,創演了《義責王魁》和《海瑞上疏》等新劇目。周信芳的代表劇目還有《四進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清風亭》《烏龍院》等。

社會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信芳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曆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上海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攝製戲曲影片有《宋士傑》和《周信芳舞台藝術》(包括《徐策跑城》《下書殺惜》)。他的論著彙編為《周信芳戲劇散論》。常演劇目編為《周信芳演出劇本選集》、《周信芳演出劇本新編》。另有藝術經驗記錄《周信芳舞台藝術》。

1965年,江青到上海京劇院“抓現代戲”,讓上海京劇院全部停下鑼鼓,單打一地搞《智取威虎山》與《海港》。周信芳嚴正指出這是勞民傷財,耽誤演員青春。此後因《海瑞上疏》被誣蔑為“大毒草”而受到迫害。1975年因長期遭受迫害,病逝於上海華山醫院。1978年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