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影響最大的當屬《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了。“九·一八”事變後,日寇步步緊逼,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受左翼文藝運動影響的中國電通影片公司決定將田漢編寫的《風雲兒女》拍成電影,講述知識分子從夢幻的藝術生活毅然投身於抗日民族解放戰場的事跡。影片的主題歌由田漢作詞,聶耳負責作曲。聶耳接到歌詞後,以飽滿的熱情立即開始譜曲。在譜曲的過程中,因田漢已被捕入獄,他便與導演許幸之等人商量,把“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改為“冒著敵人的炮火”,末尾因旋律的需要,聶耳又在“前進,前進”之後加了“前進,進!”聶耳吸收《國際歌》、《馬賽曲》的音調特點,又進行了民族化的創作,還精心安排原來長短參差的散文式歌詞,一氣嗬成,使歌聲顯得非常豪壯明快和堅決有力。

30年代中期,國民黨統治區出現了左翼文藝運動高漲與反動文化逆流針鋒相對的鬥爭。國民黨反動政府采取了公開鎮壓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1935年春,中共江蘇省委和左翼文化總同盟先後被破壞,田漢、丁玲、陽翰笙等左翼文藝家也相繼被捕。4月後,又傳來了聶耳被列入“黑名單”的消息。黨組織為了保護這位年輕的革命戰土,考慮到他渴望出國深造的願望,批準他先去日本考察,然後轉赴歐洲、蘇聯學習。於是他借口到日本去找做“牛皮生意”的三哥為名,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上海赴日。

在日本的初期,聶耳除了補習日語外,終日忙於參觀、考察活動。他曾以自己在日本的觀感為國內電影音樂刊物《藝聲》寫了《日本影壇一角》、《法國影壇》、《蘇聯影壇》等報導。但是,僅僅在3個月之後,於1935年7月17日下午,他與友人去藤澤市的鵠沼海濱遊泳時,不幸被無情的海浪卷走了他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聶耳是三十年代中共早期黨員,在他短短23年的生命中從開始革命音樂創作到去世,隻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卻在有限的時間裏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和光輝的精神財富,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他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他不朽的旋律,至今仍伴隨著中華民族繼續奮進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