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豪大仲馬一生所創作的作品高達1200部之多。這個數字,幾乎是蕭伯納、史蒂芬等名作家的10倍。對於有些作家來說,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如果你認為這是大仲馬與生俱來的寫作天賦造就的傑出成就,那麼,你就錯了。
哲學家亞當斯曾經說過一句話:“再大的學問,也不如全神貫注來得有用。”這句話,正是對大仲馬的最佳寫照。他總是全神貫注於寫作上,隻要一提起筆,就會忘記吃飯這件事,就連朋友找他,他也不願放下手上的筆,他總是將左手抬起來,打個手勢以表示招呼之意,右手卻仍然繼續寫著。
然而,斯坦福大學提出的研究報告令人不容樂觀:大多數的人們花了一個鍾頭當中的五十八分鍾來思考過去及預期未來,而隻有兩分鍾的時間是用來專注於當下的工作,這在現今這個生活節奏如此快速的社會中可以理解。但在以追求效益為己任的企業內部,思想飄蕩、缺乏效率的姿態是絕對沒有生存空間的。
所以,你需要有意識地清除頭腦中分散注意力、產生壓力的想法,使你的思維完全投入眼前的工作狀態。此外,還需要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你關注的事情上來。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促使工作更有效率。
使你注意力轉移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你本人渙散了注意力,可能是由於外部環境太雜亂,也可能是因你的精力、體力的衰弱而引起的,還有可能是因你失去了興趣而引起的。要使自己注意力不被轉移,請做到:
(1)培養不輕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的良好工作習慣
想要在工作習慣上有所突破,先要考慮的是:“我想做什麼事?”或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了這種強烈的目的意識,你才會集中精力,並調動過去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在有意或無意中使你所關注的事情有所突破。
人並非生來就具有某些惡習和不良習慣,而是後天慢慢養成的。因此,無論如何也要先整理好工作環境,排除那些妨礙集中思想的客觀刺激源。當精神正高度集中於某一主題時,突然從旁邊傳來了收音機或電視機的聲音,無論是誰,也很難再集中思想了。
還有,要預先把桌上和附近收拾得利利索索,之所以要整理好,是因為進入眼睛裏的刺激物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精神集中。
(2)要先處理掉分散注意力的工作
比如你一方麵埋頭於明天就得交差的工作,另一方麵又惦記著其他工作,即使想集中精神做,也很難辦到。因此這種“記掛在心”的工作,要盡早地處理掉,這樣有助專注於眼前的工作。
(3)在辦公桌上一個較醒目的地方貼上“專心”兩個字,時時提醒自己,檢查自己是不是在專心致誌地工作
一項針對大公司員工的研究發現,每人每天平均收發的信息多達178條。1小時中,因接受信息而被中斷工作達3次以上,而每一條信息表麵上似乎都很緊急,實則並非如此。信息爆炸的最大影響是幹擾了人們注意力的集中。每一條信息都會分散人們的注意力,使人更難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手邊的工作來。
或者,你也可以在每日工作安排中的每一個項目旁邊寫下“注意!”兩個大字,時刻警醒自己工作時要全神貫注。如此循序漸進地練習,你最終將形成在工作前將精力集中起來的習慣。這樣在工作過程中,你的眼前腦中隻有工作,摒除一切幹擾與雜念後,你的工作效率將比從前提高一倍。
(4)預先訂好工作期限
“什麼時候都行”就等於“什麼時候都完不成”。因此要定下一個做到何時為止的目標,將自己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引起一種精神上的興奮,就可以增加專注的動力。
舉一個例子:你接手了一個做某類新聞簡報的項目,假設它可以分成決定內容、書寫、設計及印刷四個階段。開始時覺得它很簡單,但當你完成了第一和第二階段的時候,你發現所花的時間比設想的要長一些。你匆匆進入第三階段,剛剛做到一半時就發現工作不能按時完成了。這時你不得不加快進度,但其他重要的事情可能會受到影響,或惟一能按時完成的方法是尋求額外的幫助,多花一些錢,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5)對工作抱有興趣和關心
不管你多麼想集中精神,對那些毫無興趣和一點不關心的事情,也無法集中你的全部精神。興趣、愛好是一種天然的專注動力,它使人勤奮,使人堅持不懈地幹下去。人們在從事自己所喜愛的事情時,總是感到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感和滿足感。即使有一些壓力的那種日常的機械重複工作或職業,對於一個人來說也是一種寬慰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