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後顧之憂”必須消除(2)(1 / 2)

生活的意義在於麵對環境帶來的刺激,人因此能體驗快樂和成就感。壓力是生活、工作的調味劑,如果沒有壓力就會導致死亡。人必須有適量的刺激,才能更好地生活。適當的壓力不僅最有利於肌體,也最有利於心理上的平衡,因而是質量最高的生活。

麵對壓力,大多數人是牢騷滿腹,如果把牢騷強壓心底,即使不憋出病來,也一定會煩躁不安。所以要想減輕工作上的壓力,就要學會用適當的方式宣泄,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我們主張:如果工作中出現了一些不順心的事情,與其憋在心裏鬱鬱寡歡,不如說出來讓人釋然。言語本來是表達感情的一種工具,我們要善於運用這種工具排遣苦惱和煩悶。

所以說,工作上有些不開心的事,不妨把它說出,這樣能夠緩解壓力,調節情緒,擺脫心理負擔。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自言自語就是一種最健康的解決精神壓力的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精神放鬆術。

當你感到整天被工作所累,人仿佛一下子老了許多時,不妨仔細看看鏡子中的自己,自言自語道:“不錯嘛!並不太老,還是頗具魅力的,依然年輕!”能夠有意識地欣賞自己,學會自我解嘲,自我排遣,這樣一來,心情就會好許多,信心也變得十足了。

當你挨了上司的批評,心中憤憤不平時,可以一個人躲起來獨自“控訴”:“哼!有什麼了不起!你也有犯錯的時候,就算我有點不對,也不必這樣盛氣淩人嘛!我根本沒興趣理你。”一番喃喃自語,氣也順了,怒也消了,還是努力工作吧。

總之,工作中許許多多不愉快的事發生後,可以用自我抒發的方式對著自己說一通,可以是傾訴,也可以是發牢騷,甚至是宣泄,這些都可以緩解你的壓抑、緊張的心情。在思緒紊亂,工作緊張之時,自己聲音的聲調有一種使自己鎮靜的作用。既能起到“一吐為快”的效果,又能專心於發泄而減少對別人的侵犯行為,使你能很快走出陰影,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

做人要心胸寬廣一些,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的小事最好忽略掉。別因一件小事挑起一場“戰爭”,使得辦公室永無寧日,自己也沒有精力去處理本職工作。記住,抱怨要適可而止,毫無意義的發牢騷更應該避免。

專注地做一些小事也是調整心境的好方法。我認識的一個公司經理,因神經極度緊張而看了幾個月的心理醫生,情況並無好轉。晚上他吞下安眠藥後仍用手提電腦工作。我勸他每天找一件小事來做,而且做的時候全心全意就專注此事,其他什麼都不想。

你猜他怎麼說?他說他想不出自己能有什麼小事可做。問題就出在這裏。他要做的事全是重要的,連打場球都是一場心理戰,午飯和晚間應酬更不必說。最可怕的是,他早上從家裏開車到公司,直至到辦公室位子上,都想不起自己究竟是如何把車一路開過來的。他說腦子裏這種空白越來越多。

我建議他在公司裏放一盆植物,每天抽出15分鍾好好照顧它,除了澆水,還可買點潔白的沙粒,覆蓋在泥土表麵上,再準備一塊小小的幹淨的布,細心地抹抹葉子,甚至吹一陣口哨給它享受享受。要不就從抽屜裏拿出塊布來釘紐扣,說不定還能釘成一副看起來不錯的畫呢。那位經理接受了我的建議,緊張得到了緩解,也找到了美好的感覺。

工作之餘做一些小事,這是一個很好地拋開生活煩惱、享受生命的好方法。不要小看這些小事,它可以豐富你的精神生活,升華你的精神境界,對你心裏的不快起到緩解與消釋的作用。

當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每天做一些小事,你就能擁有一個寧靜的心境,你的職業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安心工作才能更好地投入

俗語雲:既來之,則安之。一個“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又怎麼能全身心投入於工作呢?這樣的人,隻能在職場麵上“東跳西跳,越跳越糟”。

曾經有一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一頭小毛驢,在幹枯的茫茫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堆草,但是不知道吃哪一堆好,一再遲疑反複,下不了決心,結果在無限的選擇中活活地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