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小組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上海市全國人大代表“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專題調研小組,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的領導和組織下,認真製定專題調研實施方案,把梳理和剖析當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的突出問題,在國家法製、體製、機製層麵上研究提出完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和建築市場治理的意見和建議作為專題調研的主要任務,重點在如何落實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責任、如何形成更有效的質量安全監管體係、如何進一步完善建設管理法製建設等方麵開展深入調研。調研小組從6月至9月,采取座談、走訪、實地視察、查閱文獻資料和法律資料、赴外省市考察等多種方式,廣泛深入地了解上海市、江蘇省等地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方麵的情況,並認真聽取建設、法製、建築施工行業協會、施工企業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有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專題調研小組綜合各方意見,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
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總體情況
建築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生產總值和勞動者就業的主要貢獻者,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和價值的重要載體。1997年,隨著《建築法》的頒布實施,我國構建了以《建築法》為核心的建築領域的法律體係,確立了建築施工許可、承發包、監理、安全生產、質量管理等基本法律製度。之後頒布的《招標投標法》(2000年)、《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00年)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2003年)等配套法律、法規,為建築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為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據。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地區主要城市的建設速度不斷加快,麵對建築業總量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各地政府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為維護建築市場的秩序,保障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確保建築業健康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上海市建立了建設工程質量安全體係,形成了各專業職能部門分工管理、市和區縣兩級專業機構組成的市場監管網絡,加強施工現場的日常管理,確保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世博會場館和重大配套工程建設的質量和安全,為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作出了重要貢獻;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實施工程質量監督巡查機製,實現了“建築市場”與“施工現場”的聯動管理,市場監管能力和效率明顯提升;全國不少省市實行了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等分戶驗收製度,對推動住宅工程質量終生責任製的落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國加緊完善城鄉規劃、城鎮建設、房屋建築領域的工程建設標準體係,加快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標準和方法參數的編製工作,不斷加強標準基礎製度和工程造價基礎製度建設,為完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係提供了支撐。當前,我國建築市場的市場化運行機製初步建立,建設工程質量總體受控,建築安全生產事故逐年下降,建築業規模不斷擴大,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