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治療
①臥床休息;②抑製宮縮藥物;③地塞米鬆;④產程中應吸入氧氣。
四、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1.概念
妊娠20周後發生的高血壓、蛋白尿、浮腫,嚴重時出現抽搐、昏迷、心腎功能衰竭,甚至發生母嬰死亡。
2.發病因素
尚不清。有關因素有:①精神過於緊張或受刺激;②季節寒冷或氣溫變化過大;③初孕婦;④有慢性高血壓、腎炎、糖尿病等病史;⑤營養不良;⑥體型矮胖;⑦子宮張力過高,如羊水過多、雙胎、糖尿病巨大兒及葡萄胎等;⑧高血壓家族史。
3.基本病變
基本病變是全身小動脈痙攣。
4.主要髒器病理組織學變化
①腦:腦部小動脈痙攣、引起腦組織缺血、水腫,並可引起點狀或局限性班狀出血。
若痙攣性收縮時間過長,還可發生微血管內血栓形成和局部腦實質組織軟化。
②心:冠狀小動脈痙攣時,可引起心肌缺血、間質水腫及點狀出血與壞死,偶可見個別毛細血管內栓塞。
③腎:重症患者腎小球血管壁內皮細胞腫脹、體積增大、血流阻滯。
④肝:病情嚴重時,肝內小動脈痙攣後繼以擴張鬆弛,血管內突然充血,使靜脈竇內壓力驟然升高,門靜脈周圍組織內可能發生出血。
⑤胎盤:子宮肌層與蛻膜其他部分血管發生急性動脈粥樣硬化,表現為內膜細胞脂肪變和血管壁壞死,影響母體血流對胎兒的供應,損害胎盤功能,導致胎兒發育遲緩。
5.臨床表現
血壓升高,蛋白尿和水腫。
6.輔助檢查
主要檢查有無血液濃縮及凝血功能異常,肝腎功能及電解質血氣分析等,眼底檢查對診斷和處理有重要意義。另外胎盤功能、胎兒成熟度檢查及胎兒監護也很重要。
7.鑒別診斷
應與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相鑒別。
8.對母兒的影響
①對孕產婦:嚴重者可發生胎盤早剝、急性腎衰竭、肺水腫、腦溢血、HELLP綜合征、DIC、產後出血及產後血循環衰竭等諸多嚴重並發症,嚴重威脅孕產婦生命。
②對胎兒:可引起胎兒窘迫,胎兒發育遲緩、死胎、死產或新生兒死亡。
9.預測性診斷
常用方法有平均動脈壓、翻身試驗、血液流變學試驗和尿鈣排泄量。
10.處理、並發症及其預防
休息與左側臥位重要,對中、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治療原則為解痙、降壓、鎮靜、合理擴容與利尿,適時終止妊娠。
五、前置胎盤
1.定義
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處,其位置低於胎兒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
2.病因
尚不清,主要因素有:子宮體部內膜病變,胎膜麵積過大,胎盤異常和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等。
3.分類
根據胎盤邊緣與宮頸內口的關係,前置胎盤分為完全性、部分性、邊緣性三類。
4.診斷
根據病史、體征、臨床表現、陰道檢查、一般可診斷。B超胎盤定位準確率高達95%,對診斷極有價值。
5.鑒別診斷
應與胎盤早剝相鑒別。鑒別要點是有否伴腹痛和有無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存在。
6.對母兒的影響
①產後出血;②植入性胎盤可引起致命大出血;③產褥感染增加;④早產及生圍兒死亡率高。
7.處理
①原則是止血補血。②期待療法。③終止妊娠。
六、胎盤早剝
1.定義
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
2.病因
①血管病變;②機械性因素;③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
3.類型
有顯性、隱性和混合型。
4.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
基本症狀是伴有腹痛的子宮出血。①輕型:以外出血為主,胎盤剝離麵通常不超過胎盤的l/3,腹痛常不劇,子宮體壓痛輕,最輕者症狀體征均不明顯,僅產後檢查胎盤見母廄有凝血塊及壓跡,才得以診斷。②重型:以內出血為主,胎盤剝離麵較大,使胎盤後形成較大血腫,臨床上可見突發性持續腹痛,及休克征象,胎兒常因缺血、缺氧過分而死亡。
(2)診斷要點
主要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及體征。同時,B超檢查具有重要意義。
5.並發症及對母兒的影響
包括DIG與凝血功能障礙、產後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及胎兒宮內死亡等。
6.鑒別診斷
應與前置胎盤、宮頸病變的出血、先兆子宮破裂相鑒別。
7.處理
①糾正休克;②及時終止妊娠;③積極防止產後止血。
七、雙胎妊娠
1.定義
一次妊娠同時有兩個胎兒時稱雙胎妊娠。
2.分類及其特點
①雙卵雙胎:由兩個卵子分別受精形成,兩個胎兒基因不盡相同,各有其胎盤、絨毛膜和羊膜;②單卵雙胎: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成,胎兒基因相同,胎盤往往有血循環相通。
3.臨床表現及對母兒的影響
①妊娠期:子宮增大更為明顯,可有呼吸困難,下肢浮腫及靜脈曲張等壓迫症狀,易出現缺鐵性貧血,易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胎兒畸形和前置胎盤。②分娩期:易出現一些異常,如產程延長、胎位異常、胎膜早破及臍帶晚垂、胎盤早剝、雙胎胎頭交鎖及雙頭嵌頓、產後出血及產褥感染等。
4.診斷
主要是產前檢查發現子宮較相應孕周明顯增大,不同部位聽到兩個不同頻率的胎心音等臨床表現。
5.鑒別診斷
應與羊水過多,巨大兒、妊娠合並子宮肌瘤或卵巢腫瘤相鑒別。
6.處理
①妊娠期注意增加營養,補充鐵劑、鈣劑等預防貧血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30周後多臥床休息。②分娩期注意防治宮縮乏力,第一胎兒娩出後,立即斷臍,積極預防產後出血。
3.處理原則及羊膜腔輸液
①羊水過少是胎兒危險的極重要信號。若妊娠已足月,應盡快終止妊娠。②羊膜腔輸液治療中晚期羊水過少,可解除臍帶受壓,使胎心變異減速率、胎糞排出率及剖宮產率降低,提高新生兒成活率。
八、羊水過多
1.定義及可能病因
妊娠任何時期羊水量超過2000ml者。
其病因多見於胎兒畸形、多胎妊娠、孕婦和胎兒的各種疾病、胎盤臍帶病變及特發性羊水過多。
2.急性及慢性的臨床特點
①急性羊水過多:數日內子宮迅速增大,似足月或雙胎妊娠大小,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甚至發紺,腹部脹痛,下肢浮腫、靜脈曲張,行走不便且隻能側臥。②慢性羊水過多:宮高腹圍特大,檢查時腹部皮膚發亮變薄張力大,腹部液體震顫感,胎體易摸不清楚、有沉浮感,胎心遙遠而輕等。
3.輔助檢查
B超羊水指數法可診斷。
4.處理
①羊水過多合並胎兒畸形;及時終止妊娠。②羊水過多合並正常胎兒:依據羊水過多程度和胎齡決定處理。
九、羊水過少
1.定義及可能病因
妊娠晚期羊水量小於300ml者。
可能病因:尚不清,多見的有胎兒畸形、過期妊娠、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和羊膜病變。
2.診斷要點
①臨床表現:胎動時可感腹痛,產程易延長。過期妊娠、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者,若正式臨產前已有胎心變化,應考慮羊水過少的可能。②B超診斷。③羊水指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