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法國名畫家貝羅尼有一次到瑞士去度假,但是每天仍然背著畫架到各地去寫生。有一天,他在日內瓦湖邊正用心畫畫,旁邊來了三位英國女遊客,看了他的畫,便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第二天,貝羅尼有事到另一個地方去,在車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婦女,正交頭接耳不知在議論些什麼。過一會兒,那三個英國婦女看到他了,便朝他走過來,問他:“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三位英國婦女大吃一驚,想起昨天的不禮貌,一個個紅著臉跑掉了。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謙遜是愛好勞動、盡心竭力、堅定頑強的親姊妹。誇誇其談的人從來不是勤奮的勞動者。腦力勞動是一種需要非常實際、非常清醒、非常認真的勞動,而這一切又構成謙遜的品德——謙遜好像是天平,人用它可以測出自己的分量。傲慢具有很大的危險性——這是現代人常見的通病,它往往表現在:把對於某種複雜事物的模糊的、膚淺的、表麵的印象當作知識。”
因此,我們要養成善於正確看待自己優缺點的習慣。無論人家怎樣誇獎你,你都要明白,你還遠不是個盡善盡美的人。你要懂得,人們讚揚你,多半是要求你這樣進行自我教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再進行自我錘煉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種自高自大的表現。
人們稱謙遜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為它將自覺的紀律、天職、義務以及意誌的自由和諧地融會到了一起。一個謙遜的人如果將自己身上一切值得讚揚的東西都看作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那麼他就會將紀律當作真正的自由,並且為之努力奮鬥。
謙遜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備的美德,謙遜的人能夠正視自己,虛心求教他人,能夠不斷地充實提升自己,從而贏得更加開闊的人生天地。
在精神層麵上變得圓潤富足
精神豐富的窮人,無論從哪方麵講都比一個精神貧乏的富人強。借用聖·保羅的話說,前者是“一無所有,但無所不有”;而後者雖然無所不有,但其實一無所有。前者充滿希望,無所畏懼;後者無所希望,杞人憂天。隻有精神上的窮人才是真正的窮人。那些失去了一切的人,隻要他還有勇氣、快樂、希望、美德和自尊,他就仍然是富有的。因為,這樣的人,世界信任他,他的精神主宰著他的一切,他可以挺起胸膛,他可以抬頭做人,他是一個真正的紳士。
有一個古老但卻很有意義的故事。有一次,埃迪加河水突然暴漲,河水漫過了兩岸,維羅納大橋也被衝垮了,隻留下中心的橋拱。橋拱上有一幢房子,房子裏的居民向窗外呼救,眼看房基就要倒塌了。站在河岸上的斯波爾維裏尼伯爵對周圍的人說:“誰願意冒險去救那些可憐的人,我就給他100個法國路易。”一個青年農民從人群裏走出來,攬過一條小船,把它推入激流。他把這一家人接上小船,向岸邊劃去,並把一家人安全地送上了岸。“這是你的錢,勇敢的年輕人。”伯爵說。而年輕人回答說:“不,我不出賣我的性命。把錢給這可憐的一家人吧,他們需要它。”這是真正的紳士精神,雖然這個年輕人不過是個農民,但他在精神上卻很富有,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不久的將來他也必定會成為一個在物質上富有的人。
品格良好的人總是一如既往,不管是在眾人麵前,還是在私下裏。
當有人問一個男孩,在無人在場的情況下為什麼不拿一些梨子放在自己的口袋裏時,那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說:“不,有人在場,我在看著我自己。我從沒想過做一件不誠實的事情。”
慎獨和良心是一個人主要的品格,也是人格高尚的具體體現。它們對生活的影響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這種約束時時刻刻都在塑造著人的品格,時時刻刻都在發揮它的作用。沒有這種影響,品格就失去了自己的保護者,容易在誘惑麵前投降,而且每一種誘惑都可能使人做出卑鄙或不誠實的事情,即使事情很小,也會導致自我的墮落。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的行動成功與否,以及是否被人發現,而在於你不再是從前的你,而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你會感到隱隱的不安,你會時時自責,或者說你會受到良心的譴責,這是一個做了虧心事的人不可避免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