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左右為難的作家,一個自我否認的物理學家,一個反躬自問的大國總統,在他們身上,可以輕易找到自知的譜係,這種自知的思維指向摒棄仇恨,更多地以人為本。
古今許多大思想家、大作家、大科學家都是很重視對自身品德、言行進行省察的。魯迅曾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魯迅全集》中有許多文章都是他進行內省的產物。而在與親友的書信中,他對自己的思想弱點更是直言不諱。如在致李秉中的信裏有這樣的話:“我自己總覺得我的靈魂裏有毒氣和鬼氣,我極憎惡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雖然竭力遮蔽著,總還恐怕傳染給別人,我之所以對於和我往來較多的人有時不免覺到悲哀者於此。”魯迅怕的就是自己靈魂中的“毒氣”和“鬼氣”會傳染給別人。因此,作者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內省,必須從嚴要求,要像魯迅那樣勇於剖析自己靈魂裏的“毒氣”和“鬼氣”,即思想深處的不良思想和性格中的弱點、錯誤。
勤於內省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並勇於改正缺點和錯誤。正如毛澤東所比喻的地要常常掃、臉要常常洗一樣,隻有經常清除各種錯誤的非科學的思想灰塵和微生物對我們思想和肌體的侵蝕,我們才能保持思想意識的正確和健康。
人的特質不同、天賦不同,無法量化來看。
有時候,某些人看到別人有所發揮,似乎得到了好處,就心懷嫉妒,產生酸葡萄的心理,這也是沒有必要的。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人人頭上一片天,與其心懷嫉妒,不如將負向思維轉為正向的力量,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活出自己。
有這樣一個有趣且引人思索的故事。有個父親麵對兩個頑皮又不聽話、經常闖禍又難以管教的孩子無計可施,他在深深的苦思中漸漸地省悟到:孩子的錯,孩子闖的禍,固然是孩子本人造成的,然而根子卻在自己,在做父親的身上。而要孩子改錯,首先自己必須改變教育的方法,假如要懲罰孩子,就必須首先懲罰自己。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勇敢而令人驚奇的決定:孩子再次犯錯後,他解下皮帶,不再是抽孩子,而是脫去自己的上衣命令孩子抽自己,抽輕了不行,抽少了也不行。孩子們驚呆了,又不得不服從。當他們含著淚水在自己父親赤裸的脊背上留下了道道傷痕之後,他們也下定了決心:立即改正自己。
這當然隻是一個極個別的例子。但事實上,一個進取的社會就和一個有追求的人一樣,出現問題,產生矛盾都是極其正常的現象,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所有心智健康的人應當都能夠理解,也不至於蠻橫地苛求;但是假如在問題和矛盾麵前抱著逃避、漠視甚至視而不見不予承認的態度,那肯定不是理性和良善的辦法,也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所能容忍的態度。
隻有學會自省的人,才能成為自己的園丁;隻有善於自省的人,才能通過檢點自己的榮辱得失來激勵自己;隻有敢於自省的人,才能克服困難開辟一片新的天地,同時也重塑新的自我。同樣,隻有懂得自省的企業,才是在麵臨種種困難和矛盾時依然能夠給予員工希望的企業;隻有敢於自省的社會,才是麵對重重阻力時也能獲得人們理解和支持的社會。
敢於自省的人給人以值得信賴的感覺。健康的社會就像健康的人,善於在進步中不斷地反躬自省,並且以強烈的自我批判精神直麵現實,正視矛盾,然後竭盡所能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直麵現實,正視矛盾,解決問題的信心,學會勇敢地自省。
自省能過濾心中的塵埃,蕩滌思想中的雜念,讓一個人更接近生命的本質,了解生命的意義,拓展生命的高度和寬度。
第3節做一個重諾守信的人
——一諾千金,取信天下
為人處世,誠信為本。保持誠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的瑣細和繁雜嚴格地考驗著我們能否誠實、自我控製、公正和坦誠。唯其難能所以可貴,那些經受了考驗、沒有被玷汙並且能保持持續誠實的人會得到人們的信任,他們將被賦予更重大的任務,也就有機會獲得更偉大的成就。他們的人格成了人生的最大財富。一個誠信的人,就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一個心胸寬闊的人,一個心底坦蕩的人,一個能夠成就事業的人。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