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哪怕是一點點猜疑,也可能讓你失去最珍貴的東西。親情、友情、愛情皆如此。把心放寬,不僅能克服猜疑,還是獲得幸福生活的法寶。
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必然是一個懂得信任的人,一個敞開心扉的人,一個善於自我克製的人。讓我們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吧,這樣就可以把猜疑拋在腦後了!
不跟自己過不去,要學會原諒自己
麵對眼前令自己愧疚痛心的事,要學會自己寬容自己。自我責備是痛苦的,正所謂覆水難收,痛苦隻會讓我們沉淪,別放走現在的幸福。或許我們可以補救自己的過失,但我們仍然要懷著快樂的心情去做。
瑪格麗特·桑斯特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十幾年前,她遇到一位一條腿嚴重扭曲的男孩。極富同情心的瑪格麗特立即將這個男孩帶到醫院做了外科檢查。檢查後發現,如果經過一係列的手術,小男孩的腿是完全有可能康複的。經過多方奔走和說服,醫院同意減免一部分醫療費用,一位銀行家開出了一張限額支票,小男孩的家人以及瑪格麗特本人也籌集了一部分資金。
一切都進展得非常順利。“當有一天,我看到小男孩居然跑了起來,”瑪格麗特回憶道,“我的淚水抑製不住地流了下來。”
“現在,小男孩已經變成了一位健壯的小夥子。”瑪格麗特向她的聽眾問道,“你們知道他今天是做什麼的嗎?”瑪格麗特頓了一下:“他因為搶劫,正在監獄裏度著他的三年刑期。”
說到這裏,台下一片寂然,瑪格麗特已是淚流滿麵。她哽咽著繼續講述道:“這是我一生中最愧疚的一件事情。我隻顧忙於教他如何走路,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教他應該往哪裏走!”
正如上文中的瑪格麗特·桑斯特,我們每一個人做了愧疚的事後都會不安與後悔,但愧疚無法挽回我們的失誤,心理專家這樣忠告我們:把苦惱與不幸看作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我們遭遇不幸,抬起頭,嚴肅對待它,並且說:“沒事的,這一切都會過去。”有時候,雖然我們做得不對,但對於無法挽回的現實,我們似應當笑著應對。自責並不能使自己的過失減輕,隻會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瑪格麗特·桑斯特做得已經很好了,她幫助小男孩治療殘疾,對男孩已經是很大的恩賜,但如果把男孩的墮落也歸結到瑪格麗特·桑斯特身上,那便成了天大的錯誤,這樣的話,誰還敢繼續去做社會公益事業呢?
一天,同學們發現講桌上一隻裝滿牛奶的瓶子豎立在一個很重的石罐中。上課的時候老師拿起牛奶瓶,朝石罐裏用力摔去。同學們看著石罐裏的瓶子殘片,很驚詫地看著老師。“同學們,這堂課與我們的課文沒有關係,我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那就是——覆水難收,徒勞無益。”老師指著石罐中的牛奶繼續說:“你們可以永遠為這杯牛奶感到惋惜,可是這種惋惜也沒辦法使牛奶和瓶子恢複原樣了,所以,在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情,記住這隻瓶子。”
當我們為一些小事在精神上折磨自己,我們的身體也同樣受到了打擊。明明知道事實無法挽回,卻偏要去挽救;明知道已經失去,卻偏要固執地去為此痛苦不已,這樣做不僅無益,而且對我們的身體、生活甚至人生都是一種無謂的浪費。
學會自己寬容自己,別把手中的幸福輕易放棄,即使有些事難以挽救,我們也要懷著快樂的心情去做。
當一個人追求某項目標而達不到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可以找一個理由來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一樣。這不是自欺欺人,偶爾作為緩解情緒的方法,是很有好處的。
向嫉妒說再見,化嫉妒為向上的動力
培根曾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克服嫉妒心理,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短處,也看到自己的長處,這樣就不會有處處不如人的想法。當看到自己的不足時,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應加倍努力,奮起直追。尤其要克服亂攀比的心態,要善於學習,勇於超越,久而久之,嫉爐心理就會消失。
當今社會是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微妙。可以說隻要是身心健康的人或輕或重地都有嫉妒心理,隻不過是有些人易表露,有些人善於掩飾而已。有此心理並非壞事,如果把此問題處理好了,則是一種催人積極奮進的原動力——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