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提升做人的高度(8)(3 / 3)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業,千萬要警惕,切莫被列入嫉妒者的行列。那麼,應該怎樣克服嫉妒心理呢?

正視嫉妒。嫉妒心的產生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對自己是威脅,損害了自己的“麵子”。其實,這隻不過是一種主觀臆想。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們給予他讚美、榮譽,並沒有損害自己。如果一個人的態度是端正的,卻依然是遭嫉妒,在這種情況下,最要緊的是不怕。嫉妒這東西,也是欺軟怕硬,你越怕,越是憂心忡忡地不敢前進,它便越凶。因為怕不但不會感動嫉妒者,反而會給人家提供把柄。當你對嫉妒者置之不理,挺胸闊步走上去時,嫉妒者的氣焰反而會熄滅。魯迅曾講:對待嫉妒者,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開闊心胸。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是不會嫉妒別人的。要使自己有一個比較開闊的心胸,必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使自己從經常產生嫉妒的心理中解脫出來。要多向身邊那些性情開朗、心胸開闊的人學習,要不斷地在心裏告誡自己,不能學小心眼。同時要在生活實際中不斷對自己的心胸做測驗。有一個人自知他經常出現嫉妒心理,便向一個性情開朗的朋友多次求教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那個朋友說,辦法十分簡單,隻要你不去計較,便立即見效。這個人一想,的確是那麼回事,後來,他凡是碰上對別人心生不滿的時候,便想朋友的話,便覺得自己不會嫉妒別人了。

見賢思齊。當別人幸運的時候,或在地位上超越了你的時候,你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不幸,為自己達不到而怨恨別人,感到憤憤不平,甚至放野火。在這種情況下,應嚴格要求自己,勇敢地正視自己的缺點,把別人的成績作為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變見強思嫉為見強思齊。從某種意義上講,嫉妒是推動競爭的一種原動力。當看到他人在能力、成績或其他方麵處於優勢地位的時候,應下定決心趕超,采取奮起直追的態度。

有兩個年輕人,大學畢業的時候,都是學校的高材生,但到了工作崗位,其中一個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做出了比較顯著的成績:另一個便在心裏生出一種說不上來的味道,於是在別人讚揚老同學的時候,有意無意地說一些對方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的話。有一回,他在說老同學不是的時候,一個長者嚴肅地對他說:“年輕人,要努力趕上人家才對,怎麼能嫉妒人家呢?你和他一樣,都是年輕人,他能做到的,你為什麼不能超過他呢?”長者的話,如醍醐灌頂。於是,年輕人發奮了,他從心裏鼓足了勁,決心要趕上並超過他的老同學。經過一段努力,他也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正確比較。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隻有采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比的方法對了,煩惱情緒就會少了。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強。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斷地學習、探索,使自己的知識、技能、身心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就可以減少嫉妒的誘因,將自己的閑暇時間填滿的,自然也就減少了“無事生非”的機會,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心理學認為,嫉妒是一種不服、不悅、自慚與怨恨交織的複合情緒,它埋在心裏折磨自身,表現出來則貽害他人。除了注意自身修養外,還應學會自控情緒。可多讀一些情操高尚的書籍,多聽格調清新的音樂,培養開闊的胸懷。

遇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自重自愛,與人為善。這樣,就可抵禦嫉妒的入侵。

煩惱皆由心生,心無掛礙得大自在

周華健有一首名為《最近比較煩》的歌,深得人們喜愛,因為這首歌真實表現了現代人的切實感受,唱出了多數人的心聲。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卻不是快樂與日俱增,而是憑空增加了許多煩惱,笑聲越來越少。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生活中,為了滿足各種欲望,我們整日勞苦奔波,身不得閑,而心靈欲念膨脹,被雜念糾纏,故亦不得閑,煩惱便由此而生。所以說,煩惱皆由心生。

佛教第二代傳人慧可曾向達摩祖師訴說他內心不安,希望達摩祖師能幫他把心靜下來。達摩祖師讓他拿心來,才肯替他安心。慧可找了半天回答說沒找到,達摩祖師說:“給你安心竟然沒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