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提升做人的高度(11)(3 / 3)

釣魚不僅可以讓人忘卻煩惱,放鬆身心,而且可以鍛煉心性。脾氣急躁者釣不得魚,因為他們耐不得寂靜;心胸狹窄者釣不得魚,因為身旁的人釣到魚會讓他們嫉妒,讓他們心中起波瀾;貪婪吝嗇者釣不得魚,因為他們隻想釣到更多更大的魚,而不想下大魚鉺,他們滿腦子是魚,最後卻釣不到魚。真正的釣魚高手,是不為釣魚而釣魚的人,他們圖的是個過程,是種體驗,正所謂“釣翁之意不在魚”。不管是薑太公垂釣,還是諸葛亮、羅斯福和達爾文在餘暇時去釣魚,都不是僅為了吃魚,而是為了修煉身心,為了鬆弛一下緊張情緒和有意磨煉毅力和耐力,為了靜心休養。

朋友,整日奔波勞苦的你,不妨離開繁忙的都市,到郊外覓個好去處,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欣賞大自然的景色,於和風暖日之中,執竿垂釣,親身體驗一下張誌和《漁歌子》詩中“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垂釣意境,那一定會讓你留連忘返;而在垂釣時的全神貫注,靜觀水麵魚漂的沉浮動靜,定會讓你備感心曠神怡,別有一番情趣,也大有益於你的身心健康。

人生如同釣魚,每次都滿懷欣喜地拋出手中的鉤,並不見得都會有收獲,但心中總會有釣到魚兒的希望。經得起魚漂的上下沉浮,把握好手中的這根魚竿,快樂地去麵對每一天!

詩味人生,用詩來陶冶心胸情操

詩是什麼?詩是人們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對生活的表達。詩是詩人的生活感悟,是詩人的人生心得,是詩人心靈的描述。讀史可以讓人知古今,讀詩不但可以讓人知古今,而且可以讓人明事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滌蕩人的心胸。

詩有古詩和新詩之分。古詩講究精練,賈島曾“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人生也需要精練;新詩講究哲理,“路之值得讚美,在於它不站起來要做紀念碑”,詩人韋葦的詩句充滿了深邃的哲理內蘊,人生本身就充滿哲理,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一首值得人讀一生的詩。

好詩不在於語言,過於優美的語言,過於華麗的辭藻,反而有附庸風雅之意,讓人有束縛感。樸素的文字,平常的語言,同樣可以寫出動人的詩篇。“如果你嘴裏含滿了食物,你怎麼能歌唱呢?如果你手裏握滿金錢,你怎能舉起祝福之手呢?”這樣的詩句,語言質樸之極,而事理卻鞭辟入裏。

意與理是詩的藝術魅力所在,讀詩重在體味詩中那詩人別有用心的意境以及啟人心智的哲理。詩意並不在字,《小窗幽記》中說“人有一字不識,而多詩意”,意思是說不識字的人,其人生卻充滿詩意。那麼詩意在哪裏呢?就藏在人的心中。最好的詩是用心來讀的,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功利,拘泥於某種形式,即使滿腹平平仄仄,也毫無詩意。理是詩人在平凡現實生活中挖掘出的人生真意,是詩人對社會人生深刻理解的闡釋和詠唱,如林語堂所說:“若天地間有此一句話,隻是被你說出而已。”讀詩要思考其哲理,這可以發人深思,但又不可太注重哲理。太多的理性,太多的用心,反而會束縛人性的真情流露、恬淡暢適,無為而為才會滿懷意趣。好詩總是能夠將主觀情感與客觀意象融為一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讓人為之叫絕。

人生如詩,物質便是它的文字,而快樂則是它的意,人生價值則是它的理。生活中不能太注重物質,而忽略了快樂與人生價值,這樣的人生算不得幸福,如同太注重文字的詩算不得好詩一樣。文字是詩的材料,是表達意與理的手段,而不是詩的全部,而物質也是生活的手段,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真正的目的在於幸福,而幸福的材料是快樂與價值,不是物質。

王國維說:“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詩與世事是分不開的,生活是詩的來源,讀詩便可以讓人明白世事。當你煩惱時,當你無聊時,不妨讀首小詩,到詩中去體味人生的意境,借鑒詩人的處世哲學。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休閑讀書,是一種樂趣;詩中也有處事妙方,可以解惑,讀讀小詩,更是一種樂趣。可以說,人生充滿詩味,品味詩,就是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