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果患者處於嚴重情況下,手術時間已拖得很長患者處於休克邊緣,局部解剖已相當混亂,則可在上邊斷口中放引流管將膽汁引出腹外以求暫時救命,2、3天後待情況好轉還可以再次進行手術。
肝外膽道手術膽總管損傷的防治體會
對創傷修複遠期出現的吻合口疤痕孿縮、阻塞性黃疸及膽道繼發性感染等問題的處理較複雜,難度大,再手術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之一,關鍵是解除狹窄。一般采用膽腸旁引流術式,較合理有效。當黃疸感染十分嚴重時,暫時無法根治性處理,則可選擇某些有效的措施,如膽道處引流管等應用,般情況改善後,再選擇適當的方法處理。
閉合性腹部損傷28例診治體會
1.診斷腹部閉合傷診斷相對困難,最關鍵的是確定有無內髒損傷,為此需反複細致地檢查和思考。診斷要簡捷、全麵。
先據可靠的病史和臨床症狀對傷情做正確的評估。如:衝擊波多傷及空腔髒器;暴力碾壓時,小腸橫結腸、十二指腸及胰腺可能發生破裂或斷裂;暴力突然減速使實質或空腔髒器均可受傷。臨床出現休克,持續性腹痛伴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並有加重趨勢;固定的腹部壓癰和肌緊張、嘔血、便血,全身情況不好難以用腹部以外傷解釋時應考慮腹內髒器的損傷。並注意與腹壁損傷的鑒別。
(1)物理檢查對腹部損傷的確診:診斷性穿刺對該28例腹部損傷出血的診斷率高達92%,占相當重要的地位。穿刺點多以下腹部,但應避開充盈的膀胱及手術疤痕等。骨盆骨折者應平臍麵以上,以免刺人腹膜後血腫誤認腹腔出血。一般用17~18號粗針進行穿刺若能抽出10以上不凝血液,可診斷為腹腔內出血。但有時需多次反複或變換體位穿刺方能成功。
(2)B超檢查對腹內實質性髒器如肝、脾、胰、腎的損傷害迅速、簡便的診斷優點,並且還能動態觀察實質性髒器的傷情變化,及時把握手術時機,為挽救生命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另外X線對血腹、氣胸及肝破裂的診斷也燈舉足輕敢的作用。
治療要及時、抓重點、通盤考慮多發傷占本組病例2/3左右,救治時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處理血胸、氣胸,盡快止血、抗休克:其次優先考慮腹部傷情,有時需與以上救治同時進行。一旦明確腹部傷情,需保守或手術治療,要及時組織有關人員迅速討論決定。一旦確定手術,術前準備要視傷情而定本組2例一邊行複蘇術,一邊手術。手術探查要有重點,依據診斷可先行重點髒器探查對大出血或有膽汁、食物殘渣或糞便汙染腹腔時,要徹底清除汙染物並預防感染。再行常規按順序探查,以免漏診。髒器傷處理完畢,多主張常規放置引流管,因引流可動態觀察術後的傷情變化,無特殊情況可在24小時內拔除引流管。本組對7例傷口有汙染的處理是在縫合傷0時皮下放一細矽膠管(輸液管前接針頭細管即可)每天用抗生素注入,連續3~5天;無1例發生感染。另外術前及時正確使用靜脈給抗生東對預防腹內及切口感染也十分重要。
髖關節脫位俯臥複位12例臨床體會
髖關節脫位占全身4大關節脫位的第3位。根據脫位後股骨頭的位置,可分為3種,其中以後脫位最為常見,即股骨頭停留在坐骨結節聯線的後方脫位的整複手法,通常采用患者仰臥位。因髖關節周圍骨肉豐富,手法整複較費力,有時還要在麻醉下進行。我院急診外科1986~1996年在急診室進行俯臥位複位12例髖脫位,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本組12例,男9例女3例,男女比為3:1。年齡最小17歲,最大42歲,其中22~33歲9例,病人絕大多數為青壯年。就診時間為傷後1~5小時。均有明顯外傷史症狀、體征典型,均經髖關節正位X線片,個別加側位片證實為髖脫位,其中後脫位11例,前脫位1例。均沒有合並骨折病人全身情況都良好。
2.整複方法傷員俯臥珍察床上雙手抱住床兩邊,傷肢垂於床上,醫生-手握緊傷肢踝部用力向上提拉,一膝部抵在傷肢胭窩處用力下壓,醫生的另一隻手在傷肢股骨大粗隆處向下推壓。傷肢屈膝、屈髖。徐緩內、外旋轉股骨幹後,使股骨向內、上、外、下。髖前脫位股骨運動的方向是外、上、內、下。整個過程的關鍵是連貫動作。複位多為一次成功,複位成功可訂手感或可聽到響聲。
討論
傷員俯臥於診察床上可自己固定床而對傷込燈固定骨盆及反牽引作用。傷肢下垂是肢體的自身牽引。醫生用膝部抵壓傷肢窩比醫生用肘部上提傷肢要省力。由於傷員的姿式作用整個複位過程使傷肢的髂股韌帶及廂肌比較鬆弛有利複位。
腰椎間盤突出症再手術體會
腰椎間盤突出症經手術治療絕大多數可獲得滿意療效但少數仍有症狀複發,甚至手術治愈多年後,仍要複發。還有少數病人初次手術後即未獲成功,這兩種情況,均可出現嚴重的症狀或有明顯的神經損害,需要2次或3次手術。我院1987~1996年共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560例,其中28例係再手術病人(包括外院手術後複發3例)。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28例再次手術者,男22例,女6例。年齡22~58歲,平均34歲。兩次手術間隔時間最短僅1天,最長3年。有明確外傷史者6例。
2.術中所見
(1)馬尾神經損害4例。2例硬膜有撕裂,部分馬尾神經斷裂,修補吻合硬膜及神經,術後無恢複。另2例見有明顯的硬膜瘀血,馬尾挫傷,神經根水腫,有部分間盤組織碎塊殘留,術後半年逐漸恢複。
(2)定位失誤及椎間盤遺漏5例。其中2例原突出間隙間盤組織未摘除,為定位錯誤造成;3例原突出間盤組織摘除徹底,另有間隙仍有較大突出間盤組織,考慮為雙間隙間盤突出未探查造成椎間盤遺漏。再次手術後體征消失。
(3)合並有神經根管狹窄4例。其中神經根管有小的突出物1例,神經根管狹窄者3例,神經根管減壓後,症狀消失,無複發。
(4)原椎間盤組織摘除不徹底6例。再次手術後見突出間隙有間盤組織壓迫神經根,摘除間盤組織後症狀消失。新發生的非原位突出的椎間盤4例。
(5)神經根枯連,疤痕壓迫6例。此組見於全椎板切除的病人。粘連徹底鬆解減壓後症狀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