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牙列與牙合

考試要點

一、牙列

牙弓及牙排列的特點。

二、驗與頜位

①正中抬及正中牙合位;

②正中關係;

③下頜息止位。

三、下頜運動

①下頜的功能運動及基本形式;

②牙合型。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牙列

牙弓及牙排列的特點

(1)牙弓的形狀

對牙弓進行觀察分析,可發現牙弓的形狀,個體之間並不完全相同,可概括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方圓形、卵圓形和尖圓形,但通常多為三種基本類型的混合形。

(2)牙齒排列的傾斜情況

①牙體長軸近遠中向傾斜情況。

從唇頰向觀察,可發現前後的傾斜情況各有不同。現以牙體長軸的傾斜情況為準進行描述:上頜中切牙5度—6度。上頜側切牙,牙體長軸與中線相交所成的角度較中切牙者大。上頜尖牙,牙體長軸與中線相交所成的角度較中切牙者較大,但略小於側切牙。從上頜尖牙以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的牙體長軸與中線幾乎平齊。第二、三磨牙依此向近中傾斜。

②牙體長軸唇舌向與頰舌向傾斜情況。

從側向觀察,則可以發現上下頜前牙向唇側傾斜。上頜後牙向頰側傾斜,下頜後牙向舌側傾斜。各個牙齒的傾斜情況如下:上頜切牙的牙體長軸向唇側傾斜的程度較大,與牙合平麵相交所構成的舌向角為銳角。上頜尖牙的牙體長軸向唇側傾斜的程度很小,與牙合平麵相交幾成直角,因此其頸根部顯得突出。上頜前磨牙的牙體長軸與牙合平麵所構成的角度近乎直角。

上頜第一磨牙的牙體長軸傾斜情況與前磨牙相似。與牙合平麵在頰側所構成的角度大於900度牙齒的上下位置關係:多以牙合平麵為準。所謂牙合平麵,一般指由上頜中切牙近中切角到第一磨牙近中頰尖頂三點所構成的平麵。

(3)牙弓的牙合麵形態

牙弓牙合麵是由本牙弓內所有牙齒的切緣與牙合麵連續而成的一個曲麵。由側方觀察,呈現縱牙合曲線;由前方觀察,呈現橫牙合曲線。在上頜牙弓,縱牙合曲線可分為前後兩段,前段由切牙切脊、尖牙牙尖、前磨牙頰尖、第一磨牙近中頰尖和遠中頰尖的連接所構成,形平直。兩側相連所形成的平麵,一般稱為牙合平麵。後段由第一磨牙近中頰尖或遠中頰尖到最後磨牙頰尖的連線所構成。形略凸向下,稱為上頜的補償曲線。橫牙合曲線是連接兩側同名磨牙頰舌尖所構成的突向下的曲線。下頜牙弓,縱牙合曲線從前向後略呈凹形。前牙切脊幾乎在同一平麵上,白尖牙的牙尖向後經前磨牙的頰尖到第一磨牙的遠中頰尖逐漸減低,再向後經過第二二、三磨牙頰尖又行上升,由到髁狀突頸部。連接這些牙齒的切脊與頰尖亦構成一條凹向上的曲線,是為下頜的縱殆曲線,或稱Spee曲線,恰與七頜相吻合。橫抬曲線亦是如此,亦是凹向上。

二、袷與頜位

在口腔醫學領域內,牙合與頜位的關係已逐漸為口腔醫務工作者所重視。多年來,咬合主要在修複學與正畸學領域內進行討論,如對牙體解剖形式的分析,正畸學中的錯牙合分類以及機械性袷架的設計等。進入50年代,由於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的積累,在研究方麵亦采用了一些先進的儀器和研究方法如肌電圈、x線電影、下頜運動軌跡描記儀的應用、利用各種傳感器對牙齒動度的測量、抬力的測量以及耠音的分析等。對猞的研究則逐漸深人,從牙合架到動物,到屍體,一直到人,而進入了生物科學領域。最近的研究,則多著重於咀嚼生理學與功能病理學。有些學者提出“口頜係統”的概念,將咀嚼器官其有關組織,如顱麵諸骨、舌骨、頸椎、肩胛骨、胸骨、鎖骨等與聯係其間的肌肉、韌帶、牙齒、顳下頜關節,以及血管、淋巴、腺體及各種結締組織等,看作是由中樞神經係統反射性地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功能整體。口頜係統中任何部分出現功能與形態的改變,都會導致其他部分產生適應性的改變,從而出現連鎖反應。牙齒是咀嚼的直接工具,也是口腔醫學臨床工作中涉及最頻繁的器官。由於遺傳、個體發育及外因因素影響等原因,使上下領牙齒形成各式各樣的接觸關係,並在行使功能時相應的產生不同的殆力分布。在神經係統反射性的控製作用下,咀嚼器官往往根據特定的牙合接觸狀態,而形成特定的功能運動方式,即個體的下頜運動性。另一方麵,上期頻繁的功能,也改變著牙合接觸狀態,在形成和功能的相互影響和塑造過程中,無論哪一方麵出現異常,都可能引起惡性循環,發生病變,如牙周損傷、牙齒鬆動、不適或疼痛等。

牙合的影響是廣泛的,除了直接作用於牙支持組織引起創傷外,口頜係統其他一些病症,如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磨牙症、咬牙症、頭、頸、肩部疼痛等,也可能源於袷的問題。因此,可通過調牙合或聆改建使神經肌肉作用恢複正常,以解除這些部位的病症。但需注意,如果錯誤的對殆處理,也可造成醫源性病痛。因此,對牙合的研究,不僅僅是理論性的探討,而是與口腔醫學臨床各方麵都有著密切聯係的。

牙合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麵考慮:一是抬本身,表現在口頜係統各部分的功能關係上;二是個體對抬的反應,即是口頜係統功能的紊亂,可以在有明顯的抬障礙及一般適應能力的個體,或者在有輕度的障礙及適應能力很差的個體出現。對拾的分析應從全麵考慮,有時對於一些病例的處理,在臨床上似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不能說這些處理是理想的,儀能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停留在病人臨床適應的水平。可以在進行矯形治療時,應能做到口頜係統各部分都得到協調,即顳下頜關節各部分改建間的協調、神經肌肉功能間的協調、牙合的協調以及它們之間的協調。

1.正中牙合及正中牙合位

(1)正中牙合

在正中牙合時,除下頜中切牙與上頜第三磨牙外,都保持著一個牙齒與相對的兩個牙齒的牙合接觸關係。這種牙合接觸的意義在於:①可使牙合麵接觸麵積最大,有利於咀嚼;②可使牙合力分散,避免個別牙齒負擔過重;③有個別牙齒缺失,也不致使對牙合的同名牙完全就失去咬合與咀嚼功能,因而在短時間內不至發生移位現象。由於上頜牙弓較下頒牙弓大,因而在正中牙合時呈現覆蓋與被覆蓋關係。覆蓋,牙合亦名超蓋,指上頜牙蓋過下頜牙的水平距離。如在前牙,即指上頜切牙切緣到下頜切牙唇麵的水平距離。在正常的情況下,距離在3mrn以內,超過者成為深覆蓋。深覆蓋的程度取決於距離的大小。超過3mm的為1度,超過5mm的為Ⅱ度深覆蓋,超過7mm的為Ⅲ度深覆蓋。有時由於發育異常,下頜切牙切緣突出於上頜切牙的唇側或下頜後牙的頰尖突出於上頜後牙頰尖則稱為反覆蓋。覆牙合,指上頜磨牙蓋過下頜牙唇、頰麵的垂直距離。如在前牙,蓋過的部分不超過前牙唇麵1/3,稱正常覆牙合。超過者,稱為深覆牙合。咬在1/3以內者,稱為工度深覆牙合;咬在頸1/3,稱為Ⅱ度深覆牙合;超過頸1/3,稱為Ⅲ度深覆牙合。若下頜牙反蓋著上頜牙,稱為反牙合。若上下牙齒彼此以切緣相對,或以頰尖相對,則稱為對刃牙合,或稱對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