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可摘局部義齒
1.可摘局部義齒的組成和分類
(1)組成
可摘局部義齒一般由人造牙、基托、固位體和連接杆等部件組成,現將各組成部分作用簡述如下:人造牙是代替缺失的天然牙,恢複其牙冠外形和行使功能的部分,具恢複咀嚼、發音及維持原有麵形功能。基托覆蓋在黏膜表麵和餘留牙軸麵,能將義齒所承受牙合力傳至基托下的組織部分。將義齒各部件連成一整體。固位體是義齒的固位裝置,位於基牙的軸麵,一般為金屬製成。按其作用不同可分為直接固位體和間接固位體。直接固位體是阻止義齒向牙合麵方向脫位的固位裝置;問接固位體是輔助直接固位體的固位,可增加義齒的穩定性。卡環是用金屬製作的一種固位體。對於卡環的組成和作用,卡環與導線的關係必須熟練掌握應用。連接杆是可摘局部義齒第四個組成部分,是連接各缺牙及義齒部件成為整體,並能傳遞,分散牙合力的金屬部件。
(2)分類
臨床上由於牙列缺損的部位和缺牙數目不同,設計出的義齒就多種多樣,分類方法也很多,重點有下列幾種分類:
①肯氏分類;②庫氏分類;③王征壽分類;④六類分類法。對肯氏分類、庫氏分類下麵還要詳細講述,王征壽分類以號碼命名,共分為六類。第一類:缺牙區在一側,其前後都有基牙,與對側弓不相連者。第二類:兩側後牙都有缺失,兩側必須連在一起者。第三類:一側後牙缺失,但必須和對側連在一起者。第四類:缺牙在兩側基牙的前麵。第五類:一側後牙缺失,基牙在缺隙的一端,不與對側牙相連者。第六類:主缺牙在一側,而基牙全在對麵。義齒按規定分類,再加上卡環數和缺隙數構成三位數字的義齒簡稱法。即百位數代表分類類別,十位數代表卡環數目,個位數代表主要缺牙區以外附加的缺隙數目。
六類分類法:在王征壽分類的臨床應用中,第四軍醫大學口腔修複科對此稍作調整,根據由簡到繁的順序,將王征壽分類法的第二、五類義齒對換序號,在用三位數碼代表義齒簡稱時,其十位數表示卡環的實際數。
2.牙列缺損的分類
(1)庫氏分類
根據義齒固位體在牙弓上的位置,以支點線(即卡環連線)和牙弓的關係,將可摘部分義齒分為四類:
第一類:斜線式,支點線斜割牙弓者;
第二類:橫線式,支點線橫割牙弓者:
第三類:縱線式,支點線前後縱割牙弓者;
第四類:平麵式,支點線構成多邊形者。
(2)肯氏分類
是根據牙列缺損所在部位將牙列缺損分為四類:
第一類:牙弓兩側後部牙缺失,遠中為遊離端而無天然牙存在。
第二類:牙弓一側後牙缺失,遠中為遊離端而無天然牙存在。
第三類:牙弓的一側或兩側有牙缺失,遠中非遊離端而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類:牙弓前部有牙部分,天然牙在缺隙的遠中。
除第四類外,其餘三類又分有亞類,即除主要缺隙外,尚有一個缺隙則為第一亞類,有兩個缺隙為第二亞類,依次類推。若前後有缺牙,分類有矛盾時,以最後的缺隙為準。
3.可摘局部義齒的設計
(1)設計原則
①生物學原則。
首先考慮修複體的材料對人體無害。第二根據餘留牙及支持組織的情況,恰當的恢複功能。第三在義齒設計與製作中減少天然牙的覆蓋,避免過多磨牙體組織。第四要注意義齒的形態、範圍不妨礙周圍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第五,患者容易適應。
②基牙選擇。
為可摘部分義齒提供固位、支持、穩定作用,設置有固位體的自然牙稱基牙。要求選擇健康無牙周病、固位形好的牙做基牙,基牙的數目不宜過多,選擇位置恰當的牙做基牙。
③就位道的確定。
可摘局部義齒口內戴人的方向和角度就是義齒的就位道。選擇合理的就位道不僅使義齒能順利取戴,而且和義齒的固位、穩定有關。就位道的選擇原則首先以義齒的穩定來選擇,確定就位道的方法有平均倒凹法和調節倒凹法兩種。
④直接固位體(卡環)設計。
固位體的數目分布和基牙的位置、數目的選擇原則相同;按導線設計卡環;不損害基牙;當基牙條件差牙周組織尚差時應增加基牙;兼顧美觀、舒適、取戴方便。
⑤咬牙合設計。
牙合麵形態的恢複府符合固位、穩定的需要。
⑥連接設計。
通過設置基托、連接杆使義齒和多個部件連成一體,設計時應盡量減少義齒異物感,減少義齒體積,合理安排連接部件的位置。
⑦穩定設計。
利用作用和反作用力,用平衡法、對抗法、消除支點法來保持義齒的穩定。
⑧加強設計。
為了預防義齒的折斷,對義齒的薄弱部位要加強,在設計和製作時應避免產生應力集中條件。
(2)各組成部分的設計
可摘局部義齒由人造牙、基托、固位體和連接杆組成,現將各部分的設計要求分述如下:
人造牙的設計應具備恢複牙弓完整性,恢複咀嚼發音等功能,耐磨。前牙其大小、唇麵形態和色澤要與患者的麵形、膚色和年齡協調,以滿足患者美觀方麵要求;後牙則要求以咀嚼功能為主,設計時注意頰麵垂直高度與餘留天然牙相協調,比相應的天然牙頰舌經小,以減小基牙和支持組織的牙合力負擔。
基托設計要達到將義齒的牙合力能傳至基托下組織的部分。修複缺牙鄰近牙槽骨、頜骨和軟組織的缺損。在基托設計時,應注意基托的範圍、厚度、基托與鄰牙和黏膜的關係,並根據患者缺牙情況選擇不同類型的基托。基托的範圍大小決定缺牙的部位,缺牙少,基牙健康,基托範圍小些;如缺牙多,為了增加義齒的固位與穩定,可適當擴大基托。基托應有一定厚度,一般不少於2mm。設計基托類型時可按材料性能和患者缺牙情況,基托可選用塑料基托、金屬基托、金屬網狀加塑料基托。
固位體設計應注意,不可因設計固位體而損害基牙,固位體的分布與基牙位置的選擇原理一致。一般情況下一副義齒的固位體不超過3個但亦不少於2個。固位體不宜過多,這樣不僅可減少異物感,避免過多的磨切牙齒,而且可減少齲壞的機會,減少製作手續和病人的負擔。在不增加固位體而要加強固位體時,應注意主要增加固位臂,加強卡環臂的彈簧鋼度、基托的製鎖作用和連接部分彈性利用。增加固位體時應考慮基牙牙周情況差,餘留下集中在一側的,並設計恰當的位置。
連接體設計應掌握以下兩項原則:①根據穩定需要確定連接性質,連接杠及連接體的彈性緩衝在位置上必須安排恰當。②盡量減小義齒體積,單側缺牙其跨度不超過兩個磨牙,或平衡距離大於遊離距者,隻要基牙健康的就盡量在同側解決固位穩定問題;通常連接兩側上後牙用齶杠為好。連接兩側下後牙時,則還要參考牙槽骨舌側形態來定。
(3)整體設計
一副理想的可摘局部義齒,能取得良好的修複效果。關鍵在於義齒的設計在整體上必須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這些原則為:生物學原則、基牙選擇原則、就位道的確定、直接固位體(卡環)設計、咬合設計、連接設計、穩定設計、加強設計。設計合理的可摘部分義齒應達到一定的要求,義齒的整體設計,正是為了實現這個要求。設計合理就能達到適當的恢複功能,保護口腔組織健康,義齒有良好的固位和穩定、舒適、美觀、堅固、耐用、容易取戴。
(4)各類牙列缺損的設計
按牙列缺損分類進行設計,下列為肯氏分類的設計。
肯氏一類缺失有兩種設計,一為混合支持式義齒,一為黏膜支持式義齒。混合支持式適宜於雙側後牙部分或全部缺失,餘留牙健康的情況下。具體措施:在主要基牙上設計固定、支持、穩定作用良好的卡環,增加間接固位體和擴大鞍基。取功能性印模或壓力印模,以補償鞍基下沉;減小人工牙頰、舌經、近遠中經,或減數以減小牙合力,減小基牙負荷;緩衝主要基牙上的扭力,用大連接體或基托連接以達平衡和傳遞、分散抬力的作用。黏膜支持式義齒是當兩側後牙全部缺失,餘留牙牙周情況差時,才設計成黏膜支持式義齒。設計時要點:首先減少人工牙數目,降低人工牙尖高度;排塑料牙;在不妨礙口腔組織功能的情況下盡量擴大基托麵積;加深食物排溢溝;必要時在基托組織麵襯軟塑料,以緩衝殆力減少或消除黏膜壓痛、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