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氏二類基本與第一類缺失義齒設計相同。第三類設計,由於牙合力主要由基牙承擔,故在缺牙間隙兩側的基牙均要放置牙合支托。牙弓兩側均有缺牙可用大連接體,若一側牙弓有多個缺失,除在鄰近基牙上設計直接固位體外,還需在對側設計間接固位體。若缺隙鄰牙咬合緊或不健康時,可設計成黏膜支持。第四類設計黏膜支持式義齒,應適當擴大義齒的基托麵積;多數前牙缺失,直接固位體放在第一前磨牙以後的牙齒上,以免影響美觀;前牙多數缺失,可在遠中餘留牙上設計間接固位體,以平衡、穩定義齒。

庫氏分類是根據固位體在牙弓上的位置,以卡環連接線和牙弓的關係,將義齒分成為斜割式、橫割式、縱割式、多邊式。分類本身就決定了直接固位體的位置。

六類分類法義齒設計按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所用六類分類法進行討論。第一類義齒設計采用基牙支持形式,若固位體設計合理,其固位與支持效果均較好。第二類義齒設計,適用於個別後牙缺失,缺牙形式其一端可為遊離端或非遊離端缺失,一般設置兩個基牙,在緊靠缺牙區基牙上設直接固位體,主要起固位作用。在同側遠離缺牙間隙處選基牙,其直接固位體起穩定作用。第三類義齒的設計,適用於一側後牙缺失,尤其是遊離端缺牙或同時有前牙缺失者,采用基托下組織混合支持牙合力的形式。可在遊離端對側弓設直接固位體,牙弓前部設間接固位體,可防止義齒牙合向翹起。第四類義齒的設計采用基托和基托下組織混合支持牙合力的形式。少數前牙缺失一般選用兩個固位體,常選擇第一前磨牙為基牙基托作至第一磨牙近中。缺牙3個以上可增加l—2個卡環。該類義齒是橫向線支承義齒,前端缺牙部易發生下沉現象,尤是複牙合深、牙合力大患者。第五類義齒的設計:一般采用混合支持式,適用於兩側後牙缺失較多情況,如兩側均剩下個別餘牙做基牙時,可不設牙合支托。如遊離端缺失,除在主要基牙上放卡環外,還需在前部餘留牙上增加卡環、牙合支托、鄰間溝等間接固位裝置。第六類義齒設計:此類設計用於缺牙多,餘留牙少,大部分缺牙在一側,而卡環集中在另一側。設計時應盡量多利用餘留牙做基牙,減小人造牙頰舌經和近遠中徑,擴大基托麵積,減低對牙合牙尖高度,以減輕基牙和牙槽脊負擔,增強義齒的固位和穩定。由於義齒集中在一側,使主要缺牙區固位差,故在義齒設計時,可利用主要缺牙區牙槽脊組織倒凹加強義齒固位和穩定。采用塑料大基托連接,充分利用基托的固位、穩定作用。

4.可摘局部義齒的製作

(1)基牙製備

清除牙結石和軟垢,對餘留牙形態和咬牙合作修整。基牙製備就可進行,牙合支托間隙的預備和卡環間隙預備。

①後牙牙合支托間隙的預備:位置於鄰缺牙間隙的基牙牙合邊緣脊中點處。形態根據材料,鑄造牙合支托與基牙牙合支托間隙呈球與窩的關係,牙合支托間隙底而呈匙形。聆支托長度一般為磨牙牙合麵近遠中徑的1/4,前磨牙牙合麵近、遠中徑的l/3;寬度為牙合麵頰舌徑的1/3。1/2,深度一般約為1.1.5mm,如牙合支托采用20號鋼絲或壓扁的18號鋼絲彎製,則支托的寬度可減窄,深度與所用的材料厚度相適應。預備方法:預備牙合支托間隙可用直手機,用刃狀砂石在基牙釉質上按要求磨出牙合支托外形、深度。

②卡環間隙的預備:凡是卡環越過牙合麵的部分,為了不妨礙咬合,應根據設計和製作的要求,在基牙上預備出相應的卡環間隙。用純口刃狀砂石置於兩牙相鄰的邊緣脊進行磨切。間隙均分給兩鄰牙,間隙底呈半圓狀,深度相當於卡環粗細的探針檢查。

(2)取印模

可摘局部義齒必須在口內模型上製作,沒有一個準確的印模,就不能製得一個準確的模型,也就不能製作出一副準確的、高質量義齒。

取印模可分為解剖式印模和功能性印模。解剖式印模方法是我國目前常用的方法。功能性印模是在壓力下取得的印模。

①方法:體位患者直坐,取下頜印模時,術者站在右前方,取上頜印模時,術者站在右後方。下頜張大口牙合平麵與地平麵平行,上頜牙合牙合平麵與地麵平行,以免印模材料流向咽部,刺激軟齶,造成印模不準。選擇托盤大小形態要按患者牙弓大小、形狀和印模材料不同來選擇合適的托盤。取印模時,要掌握好印模材料調拌方法和時間,以術者能從容操作為宜,一般為3.5min。材料凝固後,拉鬆唇頰,使印模和組織鬆開,取出印模。去淨黏液後立即進行灌注。

②功能性印模法先用解剖式印模取得初模,在此模型上製作鞍基部位和連接範圍的個別托盤,托盤邊緣應離開餘留牙。用氧化鋅丁香油糊劑印模材料取得缺牙區咬合時印模,從口中取出印模,去除托盤以外區域的基牙和餘留牙區的印模材料,再將印模置於口腔中原來的位置。另選成品托盤,用彈性印模材料取全牙列印模。待材料凝固後,取出附有缺牙區壓力印模的整體印模。

(3)灌注模型

去除印模表麵浮水,用石膏或人造石灌注模型。先取少量人造石從高處往下,從一側向另一側,一個牙接一個牙向前灌注,排除氣泡和積水,先灌注後部牙冠,前牙部位,再滿及基托等組織麵,餘留部分再用石膏灌注,餘下的石膏堆於橡皮布上,將印模反置其上,用拌刀托石膏往上抹,要蓋過印模邊緣3—4mm,尤其注意遊離端缺牙時的上頜後堤區和下頜磨牙後墊區,防止石膏不足現象。孤立牙要用竹簽或火柴梗加強,以免脫模時孤立的石膏牙折斷。石膏、人造石結固半小時後可脫出模型。模型脫出後應進行修整。

(4)確定正中牙合關係

餘留牙有衡定的正中牙合關係者,可利用模型口外對耠,確定垂直距離和正中牙合關係,無需上頜架即可作義齒。

若缺牙多,餘牙少,餘留牙分布局限在某一區,其他區域不能保持正確關係者;單側或雙側遊離端缺牙,每側連續缺牙兩個以上;咬合紊亂,在口外模型上找不到一個衡定的正中牙合關係;因咬合磨損和其他原因垂直距離太低,需要加高咬牙合時;上下頜交叉缺牙,對頜牙伸長使缺牙區牙合齦距離太緊,修複困難,需要加高咬合者,均需要借助頜位記錄上架,在牙合架上製作義齒。

(5)上牙合架

在模型上作蠟基托,缺牙間隙處放置軟蠟堤,囑病人作正中咬合,檢查咬合位置是否歪斜,垂直距離是否符合要求,準確無誤後將蠟記錄取出,置於模型上,按蠟記錄對準上下頜模型關係,調拌石膏將模型固定在牙合架上。

(6)模型設計

可摘部分義齒在口內就位、取出必須順著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其戴人時的方向稱為就位道。義齒就位一般有兩種形式,即平行式就位和旋轉式就位。平行式就位就是義齒的各部件與口腔軟組織接觸的部分能彼此在同一個方向保持平行關係,義齒就位同時,其各部件能順利地到達應在的位置。旋轉式就位是義齒就位時,義齒一端先就位,然後以此端為中心,另一端旋轉的方式戴上,義齒各部位不是同時就位,而是有先後,其就位方向不是同一的,而是有所改變。義齒無論采用平行式就位或旋轉式就位,都必須確定,取得義齒就位時其多部件的共同就位道,其方法有平均倒凹和調節凹法。在確定就位道後,要掌握平均倒凹法和調節倒凹法,以便義齒順利就位。第二是劃出導線和標出支架、基托線。按確定的共同就位道方向,用導線測繪儀在模型的基牙、餘留牙和牙槽脊上劃出導線,標出硬軟組織上的倒凹和非倒凹區的位置和範圍。在基牙上劃出卡環線,用藍色鉛筆在模型上同時標出牙合支托、間接固位體、連接杆形態和範圍。用紅鉛筆在模型上標出基托的位置和範圍。

(7)製作支架

可摘局部活動義齒的卡環、牙合支托、間接固位體、連接杆、導麵板、加強網絲等,一般都用金屬製作,概稱為金屬支架。支架可采用鑄造或彎製的方法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