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法製作支架:支架的鑄造方法和冠橋的鑄造方法基本相同。目前各醫療單位主要采用鈷鉻合金、鎳鉻合金和18—8號不鏽鋼等高熔合金來鑄造的支架。製作支架蠟模,製作方法有連模法和離模法。
義齒支架蠟模均在模型上製作,所有操作方法均應掌握。鑄造支架的鑄型製作和熔鑄方法與冠橋相同。
彎製法製作支架:彎製的原則是必須根據支架的設計要求,支架各組成部分應放在模型的正確位置上;金屬絲避免反複多次的彎曲和扭轉,以減少材料的疲勞和受應力;盡量選用對金屬絲損傷小的器械,減少鉗夾痕跡;不要損傷模型。牙合支托和長環臂在模型上的正確位置是:牙合支托位於牙合麵的部分應與支托凹完全密合,拐至鄰麵後連接體與基牙之間逐漸離開,離開的程度越近齦端越大,拐至牙槽脊部連接體與模型離開0.5。lmm,不宜離開太多,以免影響義齒牙合麵塑料部分的強度;長環臂應與基牙盡量密合。長環臂的近體段和臂端端位於導線下0.5。lmm,弧形中段位於導線下l—2mm。臂端段應繞過軸麵角到達鄰麵,其末端向牙合方向延伸,但不能進入楔狀隙。卡環連體的末端要越過牙合支托連接體;並向下彎一小彎,以起加強作用。各類卡環有不同的彎製法,支架彎製後支架用焊法將支將焊接起來。亦可調配自凝塑料將支架的各部分連接在一起。
(8)排列人工牙
人工牙有塑料牙、瓷牙、鄰牙。選擇時,要對外形和顏色以及麵型、抬力大小和對頜牙情況進行選擇。根據缺牙部位和數目選擇相應尺寸的人工牙,人工牙的顏色要與鄰牙或對頜牙協調,否則影響美觀。人工牙在形態上應與鄰牙或對頜牙外形一致,若上下前牙缺失,選牙時應盡量與麵型、頜弓型協調一致。
排列前牙:前牙主要功能為切割、發育、恢複麵容美觀。參照鄰牙或對側同名牙及對頜牙,以排列人工牙的唇舌向、近遠中向傾斜度及與牙合平麵的關係,以求協調和對稱。前牙複蓋和複牙合都不宜過大,若為反牙合關係,盡可能排成正常牙合或對刃牙合關係。上前牙缺失若為深複牙合關係,以減小複蓋而又不至於過多地影響麵容。
排列後牙:可摘局部義齒的後牙排列以恢複咀嚼功能為主。個別後牙缺失,牙合齦距離較大者,宜排成品形塑料牙。後牙多數缺失,應注意排好第二前磨牙和第一、二磨牙,使上下頜牙的尖凹關係相對,使在正中牙合位時有最大麵積的接觸。上下頜雙側後牙缺失,應按全口義齒的排牙原則進行排牙,牙合平麵應平分頜間距離,要求有適當的縱、橫弧曲線,並與前牙協調,達到前伸和側方耠平衡。後牙缺失,近遠中及牙合齦距小者,一般雕塑蠟牙,再換成塑料牙。如前後牙都有缺失,餘留牙少,且牙合關係不正常,可先在牙合架上排好人工牙,再在患者口內試戴,並做必要的修改。
(9)製作蠟牙托
人造牙排好後,用烘軟的蠟條(片),在模型上完成基托蠟型。部分義齒的基托,應根據缺矛隋況和不同設計決定範圍大小,缺牙數目多,義齒為黏膜支持式,遠中遊離缺失,基托要適當加大;缺牙數目少,義齒為基牙支持式,基托可盡量做的小巧。基托蠟型應厚薄合適,基托薄基托易折斷,太厚,則增加患者的不適感,且影響發音和美觀。基托的蠟型平均厚度為l.5—2mm為宜,唇頰側邊緣和硬區可稍厚,齶側基托的邊緣可稍薄。舌側基托與真牙接觸的邊緣應到達牙冠最突點以上lmm,接觸齦緣的部分,要作緩衝,以免壓傷齦緣。凡頰側有單臂間隙卡環的,基牙的舌側一定要做高基托。以起對抗臂作用。所用基托蠟型的邊緣要燙熔封牢,以免裝盒時,石膏進入蠟型和模型之間。
部分義齒基托蠟型磨光麵外形,牙頸線的要求,製作蠟型的方法步驟均和全口義齒相同。
(10)裝盒、去蠟
裝盒的目的就是將蠟型更換成塑料。裝盒的要求是支架要包得牢,蠟部分要暴露夠,下半盒的石膏無倒凹,以保證上下兩半盒能打開。裝盒分為整裝、分裝和混裝。整裝是將支托、人造牙、基托蠟型連同模型一起包埋固定於下半盒內,隻暴露基托蠟型的齶(舌)側磨光麵。分裝是將模型包埋固定在下半盒內,而人造牙、基托及支架全部暴露,翻到上半盒去。此方法多用於全口義齒的裝盒,缺牙很多,亦用此法裝盒。混裝法是將支架、前牙、唇側基托及所有基托的邊緣連同模型一起包埋固定於下半盒內,而將後牙和頰、舌側基托蠟型的大部分暴露出來,把後牙翻到上半盒去。裝盒的步驟:先將義齒蠟型按規定的裝盒方法裝入下半盒內。下半盒裝好石膏結固30min後,浸泡於冷水中20min(或塗肥皂水),灌注上半盒,排除氣泡,灌滿後加蓋壓緊。
去蠟分燙盒和衝蠟兩步,裝盒的石膏結固後方可燙盒,置型盒於熱水(s00以上)中浸泡5.10min,蠟型受熱熔化,將軟蠟取出,用工作刀將石膏型腔的薄邊修去。燙盒去蠟後,趁熱以開水徹底衝淨型腔中餘蠟。衝淨後準備填塑料。
(11)填塞塑料
填塞時應先塗分離劑,型盒經過燙盒衝蠟後,去水晾幹,支架下麵若有流剩石膏,要剔除幹淨,再用酒精洗擦一次。分離劑不宜塗得過多。支架和人造牙上若塗上分離劑可用棉花簽擦去。調配塑料:粉液比例按重董2—2.5:1,實際應用定量的塑料粉中加入單體,至完成滲透為止。調和杯要加蓋,防止單體揮發。粉液混合後,聚合體受熱熔解,單體開始緩慢聚合。其變化可分為二個時期:濕沙期一粥狀期一絲狀期一麵團期一橡皮期一硬化期。麵團期是適宜填塞時期,填塞過早過晚均不相宜。
當塑料調合後進入麵團期,再徹底攪拌一次,使顏色一致。分別填入上、下兩半盒內。牙冠的塑料先調先填,基托填入量要多於實際需要量,但不宜過多。填塞後兩半盒之間隔以濕水的玻璃紙,置型盒於液壓機或壓榨器上進行試壓。試壓後打開型盒,去除多餘塑料,若型盒腔邊緣無塑料擠出,則表示填塞不足,可添補塑,再試壓,使之完全合適。檢查合適後,切除溢出薄邊,去盡玻璃紙。分離劑若有脫落,再補塗一次,在牙冠和基托之間滴少量單體,然後將上、下兩半盒閉合起。最後關盒時,注意不要遺失人造牙和支架,不要將石膏碎屑掉人塑料內。
(12)熱處理
加熱聚合,填塞完畢後,型盒用彈簧夾夾緊(或上緊螺絲釘),放人鍋中,加冷水或溫水(500以下)淹沒,然後加熱。塑料在熱聚過程中,必須慢慢加熱,當水溫達到68。72cC時要保持1h,然後升溫煮沸,再保持半小時。若采用自控熱處理,鍋中的水一定要淹沒溫度計,型盒熱處理後勿離開水浴,以保持潮濕,以便於開盒。
(13)開盒
型盒經過熱聚合最好讓其自行冷卻後開盒。卸除彈簧夾或螺絲釘,分開型盒脫出石膏,然後用工作刀和剪刀等工具把義齒從石膏中取出來。出盒時應充分了解義齒在型盒內的位置,細心操作,避免損壞,剪除石膏時先剪義齒周圍裝盒時包埋的石膏,後剪模型。注意剪刀所產生的分裂力量的方向,防止基托折斷和支架變形,下頜義齒的出盒則更應注意。義齒上粘附的石膏,先用工作刀剔刮,然後浸泡於30%的枸櫞酸鈉過飽和溶液中24h,再取出用清水洗刷幹淨。
(14)磨光
義齒需要經過仔細打磨,使整個磨光麵滑光並具有合理的形態,邊緣圓鈍,組織麵無石膏及塑料瘤,以達到不刺激口腔組織,感覺舒適,外形美觀和便於清潔的目的。磨光可分為粗磨(磨平)和細磨(拋光)兩步。
粗磨用白礬石或紙砂圈磨去薄邊和基托過長過厚部分,以及妨礙義齒就位的倒凹,使基托大小、厚薄合適。在粗磨過程中注意不要損傷支架,尤其是卡環體部。
細磨為義齒粗磨後,用黑毛刷、布輪、白毛刷等工具加浮石粉(或石英粉)糊劑進行細磨。黑毛刷主要刷牙間隙齦乳突區和卡環體附近的塑料;布輪打磨基托的磨光麵和邊緣;白毛刷則用於最後的拋光。細磨過程中要經常不斷地加浮石粉和水,以免塑料受熱焦化。
基托表麵粗磨後,還可以采用塗層上光法,使基托表麵達到高度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