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頜間距離:正中牙合位時上下牙槽脊之間的距離稱頜間距離。正常的頜間距離表明頜間距離適中,牙槽脊高度正常,對人造牙排列方便,頜間距離過大、過小對全口義齒人造牙的排列及功能均有影響。
⑤齶穹隆的形狀:齶穹隆高者多為尖形,黏膜厚度較厚,齶蓋較高。高度適中牙槽脊較豐滿,黏膜厚度適宜,對義齒的支持和固位均有較好的作用。低平形牙槽脊吸收嚴重,齶頂低平,對義齒的支持和固位均不利。
⑥口腔黏膜及黏膜下軟組織:分為厚度正常、黏膜厚度太厚、黏膜厚度太薄等三種情況。,黏膜及黏膜下軟組織厚度正常,固位好。黏膜及其下軟組織太厚,則影響義齒的固位。黏膜及其下軟組織太薄,義齒基托不易與之密合,不僅不利於固位,還易產生壓痛。
⑦檢查舌的形狀、大小和活動度
如果病人曾戴過義齒,應詢問重做義齒的原因和要求。對舊義齒的固位、咬合關係、牙齒排列、頜間距離以及口腔組織的情況,作為重新製作全口義齒的參考。
(2)口腔準備
①牙槽骨修整。
牙槽骨為義齒基托的主要支持區域,必須承擔咀嚼的壓力和保持基托的穩定性。因此在牙齒拔除後,若有任何留下的尖銳骨突或碎骨片,就易引起義齒的基托對軟組織的壓痛。因此必須作外科手術加以修整。臨床上,多見於上下頜尖牙部位常有骨突存在,可在拔牙的同時作適當的牙槽骨修整,以防止形成骨突。
②上頜結節修整。
上頜結節過大可填塞頰間隙,有時左頰側形成明顯的倒凹,還可使局部上下頜間距離變小。因此,影響義齒基托頰翼緣就位和排列人造牙;有時還使下磨牙後墊區的基托不能達到應有的伸展。以上情況,均應作外科修整,以免義齒就位中擦傷軟組織或咀嚼中疼痛。
③唇頰溝修整。
如唇、頰、舌係帶的附麗較高,有時甚至接近予牙槽脊頂部,義齒的基托邊緣易將之摩擦或壓迫致傷,並易在此處進入空氣,使義齒失去邊緣封閉而影響固位。這種情況也應該進行外科修整。當牙列缺失後,牙槽骨的吸收過多,使牙槽脊周圍附麗的肌肉與牙槽脊接近,甚至於牙槽脊平齊,使前庭溝或舌溝過淺;使全口義齒基托邊緣的伸展和密封受到影響。在肌肉活動時,義齒就容易脫位。如病人適合於外科手術指征時,可進行外科修整。以加深唇頰溝,使肌肉上端移至離牙槽脊頂較遠處,相應地加高牙槽脊,以改善義齒的固位。
④舌隆突。
位於下頜前磨牙或尖牙的舌側,係增生的骨皮質,上蓋一薄層軟組織,對基托壓力較為敏感。在一般牙合力下就產生疼痛,故通常在該區域義齒基托組織麵做適當緩衝,以避免壓痛。否則,在製作義齒前應做外科手術修整。
對於係帶,肌肉附麗或瘢痕粘連等過高時,即太接近或過牙槽脊頂,則妨礙義齒的製作,應做外科修整。
4.無牙頜的解剖標誌
(1)上頜無牙頜的解剖標誌
①上唇係帶:位於牙槽骨唇側中線處,為口輪匝肌在上頜的附麗部,呈線狀或扇狀的一束纖維組織。
②頰係帶:位於前磨牙區,有提口角肌附麗,呈寬扁形的一束或兩束纖維結締組織。
③上頜前弓區:位於唇、頰係帶之間,此區為疏鬆結締組織,無肌肉直接附麗,該區義齒基托邊緣應密封,基托應盡量伸展。
④顴實區:為上頜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區,有頰肌前纖維附麗,表麵覆蓋薄層黏膜,基托在該區應做緩衝,以免產生壓痛。
⑤上頜結節:位於顴實和翼上頜切跡之間的圓形骨突,外側為頰間隙,表麵覆蓋薄層黏膜,該區義齒基托應充分伸展至頰間隙內,有助義齒的固位。
⑥翼上頜切跡:位於上頜結節之後,為蝶骨翼板與上頜結節後緣之間形成的骨間隙,外覆蓋軟組織,為上頜兩側後界的解剖標誌。
⑦齶小凹:在齶骨水平板的後部中央,軟硬齶交界的黏膜上,齶中縫後部的兩側,常有兩個小凹,即為齶小凹。多數肉眼可見,少數不明顯,是黏液腺導管的開口。可作為上頜全口義齒後界的參考標誌。
⑧顫動線:當患者發“啊”音時,在軟硬齶連接區的軟齶上,有輕微的顫動現象。顫動區和非顫動區交界線稱顫動線,亦稱“啊”線,為上頜義齒後緣的解剖標誌。
⑨切牙乳突:位於中切牙的齶側,為一圓形突起的軟組織,其下方為切牙孔。
⑩齶皺襞:位於上齶後部,由齶中縫向兩側輻射的軟組織橫脊,形狀大小不規則,能輔助發音,該區支持力差,有時該區基托需適當緩衝。
⑥上頜硬區:位於上齶正中部分,此處骨組織呈脊狀隆起,基上覆蓋薄層黏膜,無彈性,該區基托應緩衝,以免壓痛。
(2)下頜無牙頜解剖標誌
①下唇係帶:位於下中切牙之間唇側中線上,亦為成束的纖維結締組織,抗力不如上唇係帶大。
②下頰係帶:位於前磨牙區,有降口角肌附麗,活動度大,抗力強。
⑧下頜前弓區:位於下頜唇頰係帶之間,有口輪匝肌及下唇方肌的纖維附麗,伸縮性較大,基托邊緣應適當伸展而不宜過度伸展。
④頰側翼緣區:位於頰係帶與咀嚼肌前緣之間,簡稱頰翼區,又名下頜後弓區。
⑤遠中頰角區:位於頰側翼緣之後,嚼肌前緣之前,範圍較窄。
⑥磨牙後墊:位於第三磨牙遠中,覆蓋在磨牙後之角凹上的黏膜軟墊,呈圓形、三角形或結節狀突起,有的無突起而與牙槽脊平齊。它可作為下頜全口義齒基托後緣的封閉區,以加強邊緣封閉。
⑦舌側翼緣區:沿磨牙後墊轉向舌側後部的凹陷區,為了口底軟組織與牙槽脊舌側所構成的黏膜皺襞,有舌側肌及咽上縮肌纖維附麗,該區基托應適當的伸展。
⑧下頜舌骨脊區:位於下頜骨的舌側,從第三磨牙斜向前下到第二前磨牙或第一前磨牙處的骨脊突起,其上有下頜舌骨肌附麗,覆蓋黏膜較薄,該區基托應越過此線到黏膜轉折處,在骨脊區易壓痛,基托在該區應作緩衝。
⑨舌下腺區:位於舌係帶兩側的舌下腺凹處,可隨下頜舌骨肌的活動而升降,該區基托邊緣應讓開,以免影響固位。
⑩舌係帶:位於口底中部,為舌尖下端附麗的一束纖維組織,呈扇形,活動度大,抗力強,富有彈性,該區基托應做適當的切跡,以免壓傷係帶。
⑩舌隆突:多見於下頜前磨牙的舌側,一側或雙側,為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的骨隆突,其上覆蓋薄層黏膜,該區基托應做緩衝,以免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