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無牙頷的分區
(1)主承托區
為上下頜牙槽脊頂的區域,其表麵覆蓋一層堅韌而富有一定彈性的纖維結締組織,厚度適當,其表層有高度角化的鱗狀上皮,其下緊密附麗黏膜下層組織,放結構致密,支持力強,能承受較大的咀嚼壓力,是全口義齒主要的支持部分。
(2)副承托區
為上下頜牙槽脊頂與邊緣封閉區、硬區之間的區域。上頜包括牙槽脊唇頰側及齶側前部的齶皺襞和齶側後部覆蓋一層較厚的脂肪和腺體組織區,下頜包括牙槽脊的唇頰舌側,有肌肉附麗點及腺體,並有大量疏鬆的黏膜下組織。活動度大,支持力較差,可分擔主承托區所承受的牙合力。
(3)封閉區
位於上下牙槽脊周圍的唇頰溝、舌溝、上頜後堤及下頜磨牙後墊區,亦即與義齒邊緣相接觸的部分,為疏鬆結締組織。活動度大,不能承受咀嚼壓力,但有利於義齒基托邊緣的密封,增加義齒的固位,故稱封閉區。上頜後堤封閉區,隨軟齶的形態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水平型:硬齶區低平,向後伸進入軟齶後稍下垂,成水平連接,義齒後界可向遠中伸展,封閉區寬,有利於義齒的固位。②垂直型:硬齶高拱,在軟齶處明顯下垂,義齒後界向遠中伸展受限,封閉區窄,不利於義齒固位。③斜坡型:硬齶弓中等,與軟齶成弧形連接,義齒後界可稍向遠中伸展,封閉區適度,對義齒圃位較好。
(4)緩衝區
包括上頜齶隆突、上頜結節、顴突、切牙乳突、下頜內斜脊及外斜脊、下頜隆突以及殘存的骨突等部位,表麵隻覆蓋一薄層黏膜,無讓性,不能承受咀嚼壓力而有壓痛,齶隆突區易形成義齒的支點,破壞固位,因此該區基托需做緩衝,故稱緩衝區。
6.全口義齒的固位原理
全口義齒主要通過基托與上下頜黏膜間的合理的接觸關係,其所以獲得固位,是由於大氣壓力和吸附力的物理作用。
(1)大氣壓力的作用
大氣壓力是主要的固位力。根據物理學原理,當兩個物體之間產生了負壓,而周圍的空氣不能進入兩物體間時,外界的大氣壓力就把兩個物體緊壓在一起。隻有破壞了密閉或使用超過該物體所承受的大氣壓力的外力時,才能分開此二物體。同樣,全口義齒基托與其口內組織緊密貼合,義齒邊緣伸展至黏膜皺折區並與該區組織形成良好的邊緣封閉。當義齒受牙合力時,基托與組織間的空氣被擠出;當壓力去掉以後,由於邊緣封閉,可以阻止空氣進入基托與黏膜之間,而形成部分真空,於是基托與組織之間的氣壓小於外部的大氣壓力,因而使義齒達到穩定和固位。
(2)吸咐力的作用
吸咐力是兩個物體分子之間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著力與粘著力的作用。附著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間的引力,而粘著力是指分子之間的凝聚力。全口義齒基托與黏膜之間雖看起來緊密貼合,但其間有一層唾液存在。基托與唾液的附著力,口腔黏膜與唾液之間亦有附著力,再加上唾液本身的凝聚力,因此使基托與黏膜之間有吸附作用,使義齒基托可緊密地吸附在口腔黏膜上。這種吸附力的大小,也是與基托和黏膜的接觸麵積、唾液質量、接觸的緊密程度成正變關係。即接觸麵積愈大、愈緊密,固位作用愈好。
7.與全口義齒固位有關的因素
(1)頜骨解剖形態
根據上述原理,大氣壓力和吸咐力的作用均與基托麵積大小成正變關係。如果頜弓寬大,牙槽骨高而寬,上頜齶弓高而深,係帶附麗距牙槽脊頂遠,則基托麵積大,義齒的固位作用好;反之,如果頜弓窄小,牙槽骨明顯吸收,牙槽脊低而窄,相應的齶弓低平,係帶附麗接近於牙槽脊頂,則義齒基托麵積小,義齒固位作用相應降低。
(2)口腔黏膜性質
如果黏膜厚度適宜,又有一定的彈性,基托組織麵易與黏膜貼合,邊緣也易於獲得良好的封閉,有利於義齒的固位。如果黏膜薄而缺乏彈性,基托與黏膜不易貼合,邊緣封閉差,並易發生壓痛。若黏膜過於疏鬆、肥厚、活動度大,咀嚼時黏膜受壓變形,則基托易移動,亦影響義齒的固位。位於唇、頰、舌側黏膜皺折處的黏膜,因一般較疏鬆,義齒邊緣在此易形成良好的封閉。
(3)唾液的性質
唾液的質與量,也直接影響吸附力的大小。如唾液內黏液素含量大,則唾液黏液黏稠度大,基托下唾液的流動性減少,則吸附力加強。可增強義齒的固位;相反,如唾液中的黏液素含量少,黏稠度低,流動性大,則可減低義齒的固位作用。此外,唾液過少,口腔幹燥,可減弱義齒的固位。存在於義齒基托與黏膜之間的唾液層愈薄,對義齒的固位作用愈好。因此義齒基托與黏膜接觸愈緊密,義齒的固位就愈好。
(4)基托磨光麵的形態
全口義齒基托的外形必須適合病人的解剖特點和功能要求。除邊緣伸展適度,有正確的長度和厚度,而不妨礙周圍組織的生理活動等外,基托的磨光麵亦須有正確的外形和邊緣形態才利於固位。邊緣形態應圓鈍而黏膜轉折處有一定的接觸範圍,而不是線狀接觸;磨光麵在上頜頰側應呈向下外的凹麵,齶側應呈向下內的凹麵。下頜基托的頰麵應呈向上外的凹麵,舌側應呈向上內的凹麵。這樣的形態才能適應頰部肌肉和舌的外形,有利於穩定義齒。對於牙槽脊低平的病人,更須形成合理的磨光麵,以輔助義齒的固位。
(5)排牙、咬合與固位
牙齒的排列與牙槽脊的位置關係很重要,上下頜人造牙應盡可能排在牙槽脊頂上,使牙合力由牙槽脊承擔。人造牙弓與形態一致。不論在正中牙合或非正中牙合時,上下頜義齒之間均須有平衡接觸關係,並使咀嚼壓力能均勻地傳達到基托下組織上,以免影響義齒的固位。
(6)舌與固位的關係
全口義齒的整個舌側間隙為容納舌的空隙。臨床上常見牙列缺失後而長期未修複的病人,舌失去牙齒、牙槽骨的約束,變肥大。義齒戴入後由於舌的活動,咀嚼說話時,易使義齒脫位。在全口義齒排牙時,注意盡量留出舌功能活動空隙。磨光麵的厚度和外形要合適,以免造成義齒移位或脫位。
(7)心理因素的影響
病人適應能力的個體差異很顯著。適應能力強的病人很快能達到唇、頰、舌等組織與義齒間協調配合。反之,病人適應能力很弱。則這些活動的組織長期處在不利於義齒固位的狀態。總之,病人的適應能力與固位的關係很重要,在戴義齒後就要充分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病人能盡快地掌握戴用義齒的規律,以達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