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完成全口義齒

①基托的範圍:不妨礙周圍組織正常的活動情況下,基托邊緣盡可能伸展。基托後緣上頜包過上頜結節,從兩側翼頜切跡至後顫動線,以齶小凹為參考標誌,下頜蓋到磨牙後墊1/3—1/2唇、頰側伸展至黏膜反折處;舌側止於口底,讓開唇、頰舌係帶。

②基托的厚度:基托一般厚約1.5—2mrn;邊緣厚約2.5—3mm,光滑圓鈍。

③磨光麵外形:牙頸曲線要求,將人造牙的頸部埋於基托內,牙冠部暴露並雕刻出整齊對稱的牙頸曲線和牙齦外形。根部外形是使相當於牙根的部位微微隆起,似牙根埋藏其間。在固位型方麵以適應唇、頰、舌的功能活動,利於義齒的固位。在製作全口義齒基托時,若能再現齶皺襞的形態,就更加符合生理要求,利於發音,增加強度。

④上蠟的方法和步驟:全121義齒排牙完成後,用蠟固定各牙的位置,然後完成蠟型。上蠟步驟可分為:烘、壓、燙、噴、雕五步。使全部基托蠟型製作成自然流暢、平滑光亮,製作時噴和雕可交替進行。

⑤完成塑料基托:基托蠟型完成後,裝盒,填塞塑料,聚合處理和研磨,將蠟型更換成塑料。全日義齒的裝盒,對型盒要求較部分義齒更嚴。要選擇大小合適、對合良好、完整無損的型盒。全口義齒裝盒采取分裝法,將模型包埋固定於下半盒內,將基托和人造牙全部暴露出來,上半盒注入石膏時要徐徐注入,防止在牙間隙藏有氣泡。注滿石膏後加蓋。燙盒、衝蠟、填塞塑膠、聚合處理和出盒磨光等步驟與部分義齒完成相同。

9.全口義齒的戴牙

(1)全口義齒的初戴

全口義齒戴入後應做詳細檢查及初步修改。

①基托就位後是否密合,有無吸力,當張口或拉動唇、頰部義齒有無脫位,基托是否脫落。調磨時磨除基托邊緣伸展過長部分,緩衝壓痛基托。

②頜位關係:檢查正中牙合關係是否正確,有無下頜後退、前伸或一側偏位咬合情況。

③正中咬合:在上下牙合位正確的基礎上,檢查上下牙的接觸情況。檢查有無早接觸或一側、雙側後牙接觸不好。應作調牙合處理。

④前伸及側牙合的平衡:由於簡單牙合架僅能作開閉口運動,排牙時隻能按全口義齒,一般原則和要求排列正中咬合關係。如用可調式牙合架排牙,雖在牙合架上已作牙合平衡調整,但製作過程可引起牙位的改變,因此戴牙時仍有可能出現咬合不平衡情況,亦需調牙合。調耠後,再將全口義齒高度磨光,給患者戴上。

(2)醫囑

初戴時可胄嘈時會有不同程度的異物感、嘔吐、發音不清、唾液增多等情況,應囑患者耐心克服初戴義齒的不適應感;糾正由於長期缺牙的不良咬合習慣;進食過程,開始時飲食,勿用前牙咬切食物,用兩側後牙慢慢咀嚼小塊食物;經一段練習,再吃一般食物;全口義齒飯後應刷洗幹淨再戴上,夜間不戴牙者,必須刷洗幹淨後浸泡冷水中,使口腔支持組織適當的休息,減輕負擔,利於組織健康。有疼痛及其他不適者及時來院複診修改。

10.全口義齒修複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1)疼痛

常由於義齒壓迫軟組織而造成。壓痛區軟組織表麵紅腫、充血,甚至破潰。口腔軟組織不具有彈性,其原因是由於軟組織下骨組織高低不平,軟組織本身厚薄也不均勻,故薄組織或骨組織隆起處受壓時壓強最大以致疼痛;或因基托邊緣伸展過長、唇、頰、舌係帶以及上頜結節等區讓開或緩衝不夠,或基托組織而有多餘的塑料。處理方法是:仔細檢查,確定壓痛處,塗上龍膽紫少許,然後將義齒擦幹戴人口內,使印證反印在義齒的組織麵或過度伸展的邊緣上,取出義齒,按印記磨改。皎牙合不平衡引起疼痛,可通過調改咬合來解決。

(2)固位不良

全口義齒固位差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下頜全口義齒。義齒邊緣過長或過厚,或唇、頰、舌帶區未作緩衝,咀嚼肌肉運動時,影響義齒的固位。修改方法是將基托過厚過長邊緣磨改至合適。義齒組織麵與黏膜不密合或基托邊緣伸展不夠,邊緣封閉不好而影響固位,應采取墊底術或加長修理基托的方法處理。義齒在咀嚼運動時的咬合不平衡,義齒翹動,而使義齒的固位遭到破壞,應檢查出早接觸點,進行選磨調牙合。

(3)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