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戴義齒時有些病人因暫時不適應,可能引起惡心。習慣後則自行消失,若因基托過長等引起惡心,則應及時予以修改。由於上頜義齒後提區與軟組織不密合,其間有唾液流動時,亦可刺激該區黏膜所致;前者可適當的磨短基托或減少厚度。後者需采取墊底的方法,使義齒基托與口腔黏膜重新緊密貼合。有的病人對正常大小的基托不能適應,有時也可以將基托磨小一些。若病人的口腔條件好,如牙槽脊豐滿,齶弓高,可以考慮將基托齶側中間部分磨去,形成無齶頂上頜義齒。

(4)咬頰式咬舌

病人後牙缺牙過久,頰側組織肥厚,並向內凹陷,戴義齒容易咬頰;舌體大者容易咬舌。此種情況有時試戴一段時間後,常可自行調整,或適當的磨改上頜後牙的頰尖或下頜後牙的舌尖。上下後牙複牙合距離過小也可以咬頰。修改時,可將後牙頰尖側斜麵或上後牙舌尖的舌側斜麵稍磨去一些,以增大複牙合關係。後牙排列過於偏頰側或舌側也可能引起咬頰、咬舌。應在排牙時注意,否則需要將牙拆除重新排列。調磨牙齒所造成的銳緣,也可引起咬頰與咬舌情況,修改時將邊緣磨圓滑。

(5)咀嚼功能差

全口義齒功能不好的原因,常由於:①疼痛。②固位不好。③垂直距離過低,咀嚼肌伸縮程度不合適,吃飯則很費力氣。應予以加高咬合,使垂直距離適當增高。④牙合麵形態不好,常因人造牙接觸麵積過小;或牙尖過低因而穿透食物的能力也減低。可調牙合,在牙合麵上開溝及排食道,以增加機械便利。或更換人造牙以增加接觸麵積。

(6)發音障礙

由於不習慣引起的,經一段時間適應後,就能正確發音。若有以下情況者則應予以調改,若調改無效應予以重作義齒。

①由於前牙排成深複牙合關係時,當病人發齒音和唇音時,易發似口哨音“斯”。

②上前牙位置偏向前或齶側,則可影響發“特”“得”的音。

③後牙列弓過窄發“兒”的音時困難。由於基托過厚,引起頰舌組織運動不便也會影響發音。

(7)心理因素的影響

病人適應能力的個體差異很顯著,一些患者由於對總義齒修複的特點不清楚,認為全口義齒修複後應和真牙相同,但戴上後發現現實與想像有很大差別,往往把義齒修複必然會存在的一些不適歸結成醫生沒把義齒做好。有些患者自己對義齒不滿意,要求醫生按自己要求修改義齒等。醫生應針對患者特點,進行適當的心理治療,仔細檢查義齒的問題所在。確認沒問題後,要和患者充分交流,獲得患者信任,對取得良好的修複效果非常有益。

11.全口義齒的修理

(1)基托折裂或折斷修理

基托折裂一般因為意外跌傷、咬過硬食物,牙合力不平衡、基托較薄等造成基托破裂。修理方法是將兩折斷麵準確嚴密對合,臨時加以固定。臨床上多采用火柴棒數根橫過裂隙,兩端用蠟固定,或用燒燙的蠟刀插入斷裂線上,垂直於折斷方向燙幾處,使局部塑料融合固定。然後調拌石膏,灌注模型。石膏結固後,去除支持棍,將裂縫處兩層各磨去一層,以增加新舊塑料之間的連接麵積;用蠟型恢複基托外形,經裝盒等步驟轉換成塑料,即告完成。基托折斷亦可用自凝塑料直接塗塑於折斷處進行修理。其方法與步驟與熱凝塑料者同。

如果基托斷塊破碎不易複位或遺失者,可直接在口內完成修理。另外亦可將折斷義齒戴入口內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後,在模型進行修理。

(2)人工牙折斷或脫落的修理

人造牙由於咬聆不慎牙合力不均,人造牙與基托接觸麵有殘餘蠟或分離劑等存在,造成義齒脫落。修理時可利用原有人造牙修理。粘結前,應在原部位塑料上磨出新麵,用自凝膠重新粘接。如原人造牙已破折,則另選合適的人造牙,按上述方法修理,並適當調牙合。

(3)全口義齒墊底術

由於模型不準、基托變形,或牙槽脊繼續吸收造成義齒基托與口腔黏膜之間不密合。此時可將義齒基托組織麵重新襯墊一層塑料,稱為墊底術。墊底術有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是應用自凝塑料在121內墊底。取適量調好的自凝塑料放在基托底區,囑病人按正中牙合關係咬緊,然後做肌功能修理,使多餘塑料從邊緣擠出。未結固前,取出義齒,讓其自行變硬。完全結固後,磨去多餘的塑料,打磨光滑,再浸泡熱水中片刻去除遊離的單體。間接法要先在基托組織而用彈性材料襯墊,然後裝盒充填塑料。此法適用於襯墊範圍大,甚至全部襯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