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牙方法

①水平顫動法;

②旋轉刷牙法與圓弧刷牙法;

③刷牙應注意的問題。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牙刷

1.牙刷的設計

刷牙旨在保持口腔衛生,促進牙周組織健康而又不損傷口腔組織。因此,根據年齡和用途,及口腔的具體情況,牙刷有各種不同的設計,以符合各種情況的要求。牙刷的刷頭要適合口腔的大小,刷牙硬軟度適宜。兒童、老年人或牙周疾病患者宜選用刷毛較軟的牙刷。牙刷毛的硬度要適中,太硬容易損傷牙齒及牙齦,太軟不能起到清潔牙麵的作用。刷毛的硬度由下幾點確定:①尼龍絲的質地;②尼龍絲直徑和長度;③毛束的多少和植毛孔徑的大小;④每束刷毛的數目和彈性。上述各種因素共同構成牙刷的硬度。目前采用的優質尼龍絲,其直徑為0.18.0.20mm.細軟,吸水性差,回彈力好,耐磨性強,可進入牙齒的鄰間隙及齦溝,清除鄰麵及齦下菌斑。優質尼龍絲在水中充分浸泡後,其硬度可下降27%,所以刷牙時刷毛較幹燥時為軟。

2.牙刷的選擇

影響個人牙刷的選擇因素有:

①用牙刷去除所有牙麵的菌斑的能力,不損傷軟組織與牙體組織的程度。手的靈巧性以及按刷牙操作程序進行的意願和能力。

②牙齦與牙周的健康狀況與解剖輪廓特點。

③牙錯位與擁擠程度。

④個人愛好。

⑤推薦和指導的刷牙方法。

3.牙刷的保管

牙刷保管不當,被細菌汙染的牙刷會導致疾病傳播。不潔的牙刷是多種疾病的傳染源。因為這些細菌可以通過直接吞咽或破損的口腔黏膜及齲洞侵人人體,可能會引起腦炎、菌血症、風濕性心髒病和腎炎等疾病。可見經常保持牙刷的清潔衛生很重要,每把牙刷的使用壽命多長,不僅取決於牙刷刷毛的質量,而且還要看怎樣使用和保管牙刷。

刷牙後,牙刷刷毛之間往往粘有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同時,也有許多細菌附著在上麵。因此,要用清水多次衝洗牙刷,並將刷毛上的水分甩幹,保持刷頭幹燥,將刷頭向上放在口杯內。牙刷應每人一把以防止疾病交叉感染。尼龍牙刷不可浸泡在沸水中,更不能用煮沸法消毒,因為刷毛受高熱易彎曲變形,牙刷用舊後刷毛卷曲不僅失去清潔作用且會擦傷牙齦,應及時更換。對於集體生活的兒童,應該有專人負責兒童牙刷的清潔工作。牙刷使用的時間越長,細菌汙染越嚴重,空氣幹燥法並不是清除牙刷細菌的最完善方法,因此至少三個月換一把牙刷、或用有效、無毒清潔液處理,保持牙刷較好的性能與清潔。

二、潔牙劑

潔牙劑的劑型有水狀、粉狀和膏狀即牙膏。水劑不含摩擦劑和潔淨劑,摩擦力小,流動性大,目前很少使用。粉劑使用時需蘸水稀釋,使用和保存均不便,也很少使用。牙膏摩擦效果好,性能穩定,使用和保存均方便,因此被廣泛使用。

1.牙膏的基本成分

牙膏的成分主要包括摩擦劑、潔淨劑、潤濕劑、膠粘劑、防腐劑、芳香劑和水。另外,藥物牙膏中,根據不同的目的加入各種藥物。此外,潔牙劑中常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劑,避免膏體變質。

2.牙膏的基本作用

牙膏配方的基本成分及其相互之間的相容性和穩定性決定了牙膏的基本作用,在於口腔保健,即在刷牙時作為刷牙的輔助劑,其作用如下:

①有助於通過刷牙的機械方法,增強牙刷去除軟垢和牙菌斑的效果,保持清潔、美觀、健康。

②有助於消除或減輕口腔異味,使口氣清新,有爽口作用。

③如果在牙膏的膏體中,加入其他有效成分,如氟化物、抗菌藥物,或控製牙石與脫敏的化學製劑,則具有某種特殊功效,如防齲,減少菌斑與牙石形成以及脫敏作用等。

3.藥物牙膏

牙膏不僅能通過機械摩擦機製去除菌斑,在牙膏中加入某些藥物還能從化學和藥理方麵抑製菌斑細菌,因此牙膏的各種成分有很好的相容性,並有助於消除菌斑和齦炎,使用安全,無其他副作用。用藥物牙膏刷牙是預防齲病和牙周疾病的有效措施,可節約人力、物力,便於推廣。目前藥物牙膏有以下幾種:①氟化物牙膏;②洗必泰牙膏;③檸檬酸鋅牙膏;④脫敏牙膏;⑤中藥牙膏。

三、刷牙方法

1.水平顫動法

水平顫動法即Bass刷牙法。洗刷唇(頰)舌麵時,刷毛與牙麵呈450角,刷毛頭指向牙齦方向,使刷毛進入齦溝和鄰間區。部分刷毛壓於齦緣上作前後向短距離水平顫動。刷洗牙合麵時,刷毛緊壓在牙合麵,使毛端深入裂溝區作短距離的前後向顫動。

2.旋轉刷牙法與圓弧刷牙法

刷毛置於牙槽黏膜上呈45°,然後將牙刷沿牙齦向冠方轉動。各部位可重複該動作8—10次。刷洗牙合麵時,將刷毛置於牙合麵以水平方向前後擦洗。這種方法容易掌握,對於牙齦有良好的刺激,但難以清潔齦溝。綜上方法可以看出,正確的刷牙動作不外豎刷和顫動兩種,隻要經過適當的訓練,上述刷牙方法都可收到較好的效果。菌斑去除後l—6小時又可重建,因此至少每天刷牙2次。對齲病和牙周疾病易感性較高者更應注意刷牙的次數,即早晨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各刷牙1次,每次3—5分鍾,刷牙時特別要注意鄰麵和最後磨牙的遠中麵以及磨牙的拾麵。

圓弧刷牙法是F0nes刷牙法的別稱,這種方法最易為年幼兒童學習理解和掌握。要求牙刷刷毛軟,單絲直徑細。

刷牙要領是在閉頜下牙刷進入頰間隙,刷毛輕度接觸上頜最後磨牙的牙齦區,用較快、較寬的圓弧動作,很少的壓力從上頜牙齦拖拉至下頜牙齦。前牙切斷對切端接觸,作連續的圓弧形顫動,舌側麵與齶側麵需往返顫動,由上頜牙弓到下頜牙弓。

3.刷牙應注意的問題

刷牙方法固然很多,但是如果把各種刷牙方法的動作加以分解,就可以看出,大多數方法中都包括有旋轉、拂刷與顫動3種基本動作。這些基本動作有助於使牙刷刷毛能到達每個牙麵或牙齦部位,以輕柔的壓力振動牙菌斑使其從牙麵鬆脫,然後通過拂刷與擦洗達到清除牙菌斑和按摩牙齦的作用。因此,隻要經過適當的訓練,這些刷牙方法一般都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1)牙刷放置的起始部位與刷牙順序

牙刷放置的起始部位可因人的習慣而異,一旦設定則必須順序漸進,才能麵麵刷到。每次牙刷放置的牙位一般占2—3顆牙的距離。每次設置刷5—l0次,然後移至下一個鄰牙位置,二個刷牙位置之間均應有重疊,下頜牙的唇、頰側麵,一般約9個刷牙位,舌側麵為11個。

(2)刷牙量與時間

為了保證刷牙量的分布能完全覆蓋所有的牙麵,可根據不同刷牙方法的要求,對每個刷牙區完成所需重複刷拂的次數,一般情況下每個刷牙區需要8—10次。或刷牙時進行計時,經測量平均刷牙時間是1分鍾,較徹底清除牙菌斑,建議2—3分鍾;由於計時操作不能確保刷牙完全覆蓋所有的牙麵,因此,既計刷拂每個刷牙區的次數;又計刷牙的時間,二者結合可以幫助達到較好的去除牙菌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