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刷牙頻數
指導刷牙,應強調每天徹底地清除牙菌斑,而不是單純強調每天刷牙次數。但至:少每天應刷牙2次,因為牙菌斑清除後,1—6小時新的牙菌斑又形成。細菌滯留的時間越長,牙菌斑致病的可能性就越大。鼓勵入睡前清潔口腔。細菌易於在V1腔相對靜止的環境中生長繁殖,睡前刷牙十分重要。病人在睡前氟水漱13,或嚼氟片或用凝膠應先清除牙菌斑後再進行,效果較佳。
(4)對刷牙的補充
有些部位刷牙時經常容易忽視的,例如,舌、齶向錯位牙。尖牙與雙尖牙的附著齦區可能很小,刷牙時常易引起損傷。又如傾斜的牙,下頜磨牙向舌側傾斜,其舌側麵、暴露的根麵,牙骨質與牙本質麵;重疊牙或牙間隙寬,需要用豎刷;鄰近無牙區的牙麵、暴露的根分歧區。以及用右手刷牙者常常忽略了上下頜的右側尖牙與側切牙,左手刷牙者正好相反,最後牙的近遠中麵,則應用牙線輔助。
上述這些容易被忽視或難以達到的部位,在刷牙時都應給予特殊的關照,有時需要補充一些刷牙動作,有時則需要用牙線、牙簽或間隙刷加以補充。
整個口腔清潔應包括舌的保健。因為舌是口腔微生物的主要集中點之一,唾液微生物的主要來源,舌的菌落不恒定,經常改變。清潔舌可以減少口腔食物殘渣與微生物數量,延遲菌斑形成與總體菌斑沉積,有助於整個口腔清潔。可以用牙刷刷洗,也可用刮舌板;但不要用力太重,每天清潔舌,有助口氣清新。
第八單元口腔癌的預防
考試要點
預防方法
①腔健康教育;②定期口腔檢查。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口腔癌是指唇、舌、牙齦、口底、頰黏膜和齶部的癌症。是世界上第6種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而在發展中國家,口腔癌的男性患者占癌症的第3位,女性占第4位。
由於口腔癌比其他部位的癌易轉移、治療花費大、預後差;直接威脅生命等原因,近年來受到普遍的重視。l985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球發病例數為41.3萬,其中有27萬人死於口腔癌,美國每年診斷為口腔癌與咽癌的病人有3萬人,其中8千人因病死亡。口腔癌病人經過手術、放療、化療後,5.年生存率為50%,生存者多因口腔癌造成毀容,心理負擔大而精神痛苦。因此口腔癌的預防就顯得十分重要。口腔癌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方法
預防的含義包括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預防口腔癌對鄰近組織的損害,預防Vl腔癌的轉移,預防因口腔癌喪失生命。
1.口腔健康教育
增進公眾預防口腔癌的衛生知識,矯正:不良行為。據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我國男性公民35—44歲,65。74歲吸煙者分別占86.1%與55.8%,飲酒者分別占66.7%與49.2%,既吸煙又喝酒者分別占49.6%與35.3%,35—44歲、65。74歲男性吸煙者分別占女性的l4.5倍,飲酒者男性是女性的6.3倍。如能教育成人減少對煙草與酒的依賴、不嚼檳榔;可減少惡變和死亡。
(1)減少致病因素
①避免吸煙、飲酒,大量研究表明,在致癌因素中,煙草是最大的癌症誘發物,故吸煙是最危險的習慣。因此我國口腔癌的一級預防應著重從吸煙與飲酒的危害性方麵進行教育,改變吸煙、飲酒的習慣;鼓勵公眾不要染上吸煙習慣;已吸煙者最好戒煙,已吸煙而不能戒煙者,起碼要減少用量。印度的一級預防規劃實施後,明顯地減少了用煙量,結果口腔黏膜白斑逆轉率很高。酒與惡性腫瘤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在口腔、咽、喉與食管癌上,酒中酒精含量愈高,致癌的危險性就愈高。1981年有學者報告飲啤酒和葡萄酒致癌的危險性並不比烈性酒少,因為一般啤酒飲量大。
此外還應立法,限製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使人們認識吸煙對健康的危害,提高煙草產品價格與稅收,減少煙中焦油、尼古丁和其他致癌物質含量等措施。
②避免嚼檳榔,特別是在檳榔中混有煙草與石灰時致癌危險性較大。
③注意對光輻射的防護。防止長時間直接日照。下唇光照機會比上唇多,95%唇紅部癌在下唇。
④平衡飲食。減少脂肪攝入量,增加蔬菜、水果。提高維生素A、B、E和微量元素硒的攝人量。
⑤不飲過熱的飲料。不食過熱食品,避免刺激口腔黏膜組織。
⑥避免不良刺激。及時調磨義齒銳利邊緣,防止對軟組織摩擦、壓迫和創傷。
⑦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拔除殘根、殘冠,及時調磨牙的銳利牙尖,以免反複咬頰、咬舌。
(2)提高公眾對口腔癌警告標誌的認識
提高公眾對口腔癌警告標誌的認識,以便加以警惕,及早就醫。口腔癌的警告標誌如下:
①口腔內的潰瘍,2周以上尚未愈合。
②口腔黏膜有白色、紅色和發暗的斑。
③口腔與頸部有不正常的腫脹和淋巴結腫大。
④口腔反複出血,出血原因不明。
⑤麵部、口腔、咽部和頸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與疼痛。
作為叫沒公共衛生政策,通過共同危險因素途徑,加強健康促進,直接針對降低口腔癌發病率進行公眾健康教育。
2.定期口腔檢查
①定期檢查是為了早期發現,並提高早期治療率,早期治療可提高生存率和維持較好的生命質量。如果癌瘤在2cm,同時無轉移,就大大增加5年生存率,如果癌瘤在2cm或以下,5年生存率提高2倍,lcm或以下,提高3倍;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對降低口腔癌的死亡率是十分有意義的。
定期檢查的對象:40歲以上長期吸煙、吸煙量在20支/l3以上者、既吸煙又有飲酒習慣者或因煙酒刺激口腔已有白斑的患者,以及長期嚼檳榔塊者,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至少半年檢查一次。
②自我檢查,需定期檢查的對象應學會自我檢查的方法,早期就醫,以防不測。自我檢查的方法如下:
在充足的照明下,患者麵對鏡子。
A.對頭頸部進行對稱性觀察。注意皮膚顏色的變化。
B.雙手食指觸摸麵部。麵部如有顏色變化、觸疼或腫塊、疣痣增大,2周內就醫檢查。
C.觸摸頸部。從耳後觸摸至鎖骨,注意觸摸疼痛與腫塊。檢查左右兩側頸部。
D.下唇。翻開下唇,觀察唇紅部與唇內側黏膜,用食指與拇指從內向外,從左向右觸摸下唇,對上唇做同樣檢查,觸摸是否有腫塊,觀察是否有創傷。
E.牙齦與頰部。用食指拉開頰部,觀察牙齦,並用食指與拇指挾住頰部觸摸。
F.舌與口底。伸出舌,觀察舌的顏色與質地,用消毒紗布包住舌尖部,然後把舌拉向左或右,觀察舌的邊緣部位。用食指與拇指觸摸舌體,注意是否有異常腫塊。檢查口底需用舌舔上齶部,以觀察顏色與形態的變化,然後用食指觸摸口底。
G.齶部。對齶部檢查有時需用牙刷柄壓住舌,頭略後仰,觀察軟齶與硬齶的顏色與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