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1 / 2)

砍柴要去哪兒?山上。山上有柴嗎?今年可能沒有,但明年會有,後年會有,大後年也會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為什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著才能幹事,如果連命都沒了,那什麼事也幹不了了。我們人活著,要保留那些最基本的資源,因為它們是一切財富的母體,比如生命、健康等等。很多人為了賺錢而去跳樓,這就不值得了。賺錢的目的是為了活得更好一點,那我們又何必為了活得更好一點而不活了呢?這就相當於一個人上山打柴,下雨路滑柴沒打著,卻把山給炸了,這又何必呢?我們也有很多人為了多賺點錢而加班加點,不顧健康點燈熬油,結果頸椎病、腦血栓、肥胖、抑鬱症等等相繼出現,這又何必呢?我們多賺點錢是為了活得輕鬆點,那我們又何必為了活得輕鬆點而讓自己滿身疾病呢?這就相當於一個人上山打柴,為了多打一點,結果把山弄塌方了,這又何必呢?柴可以明天再打,但山不可能明天再壘起來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抓住根本,氣定神閑,輕鬆生活。

生活指導:抓住根本,氣定神閑,輕鬆生活

毛主席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共產主義再美好,如果你連槍都扛不起來,又有何用?可能也正因如此,毛主席老人家才特別注重體育鍛煉,堪稱世界領袖中的體壇健將,74歲高齡橫渡長江,令世界刮目,也令“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激蕩神州。大智慧風範顯露無遺。“本錢、本錢”,有本才有錢,青山是本,綠柴是錢,沒有了青山,綠柴何處找?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在生活中我們要抓住那些最根本的東西,因為它們是我們的“根本”。朱元璋打天下時有謀臣建議采取類似“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朱元璋聽取了,最後奪取了天下。因為這抓住了事情的根本。征戰打仗,糧草為根,城池為本,沒有城池,就沒有容身之處,危險無法防範,沒有糧草,兵馬就不能成行。至於稱不稱王,那都是虛的,都是一些柴火而已。三國時期袁術早早就稱帝了,結果被曹操嘲笑為“我一不留神,還把袁術看成了豪傑!”果然不出三月,袁術兵敗被逼自殺了,自殺時還說了一句:“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得城池糧草在,不怕沒王稱。

現在很多女青年擇偶,很看重上進心,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是一個人的根本。家境再好,十年不上進,梁山也會被吃空;起點再高,十年不上進,也會被別人趕超。唯有“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的上進心,才能保證一個人的步步高升,最終至少達到小康水平。上進心強烈一點的,還可以達到“大康”。也就是說,隻要老公有上進心,美女永遠有柴燒。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龐涓領兵進攻趙國,圍困趙國國都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威王求救。齊威王想封聞名智士孫臏為大將軍,領兵救助趙國。孫臏推辭說:“不行,我是個受過刑的殘廢,當了大將,恐怕難以使將士們信服。大王還是請拜田忌大夫為大將吧。”於是齊威王封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救援趙國。

田忌本打算帶領軍隊直接支援趙國,但孫臏對田忌說:“現在魏國把精銳的兵力都拿去攻打趙國,國內大多是些老弱殘兵,十分空虛。咱們不如去攻魏國都城大梁,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龐涓得到這個消息,一定會放棄邯鄲,趕回救援。我們在半道上等著,給他一個迎頭痛擊,準能把他打敗。”田忌采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向魏國的首都大梁進發。

龐涓得知消息,非常著急,趕緊丟掉糧草輜重,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桂陵設下埋伏,當龐涓率領長途跋涉而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齊軍大勝而歸,邯鄲之圍也解除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