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家常說一句話:從來不做不熟悉的事。有句老人言說得好:買賣不懂行,瞎子撞南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個世界的上每個行道都有自己的門道。沒個三五年,是熟悉不了的,製蒸汽機車的人不一定懂怎樣製別針,搞科研的人不一定懂如何撿垃圾。尤其在現在社會,專業化分工更加細化,“隔行如隔山”更加有力度。做買賣也一樣,也講究“門當戶對、對症下藥”,你不懂那個行道,就達不到那件事情的本質,達不到那件事情的本質就把事情幹不好,把事情幹不好就損害了別人的利益,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別人就不付給你錢,別人不付給你錢你就賺不了錢,這樣我們就相當於自撞南牆。買賣不懂行,瞎子撞南牆。因為專業,所以卓越。
生活指導:用專業的態度,做專業的事情
在參加很多比賽的時候我們都會看到分業餘組和專業組,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為什麼?因為專業和業餘是不同的,一件事靠它來吃飯和靠它來取樂是不同的。一部100萬字的小說,對普通寫作愛好者來說是不敢想象的,但對專業作家來說是要去完成的。
專業,意味著長期的專注,專注的態度,直至達到事情的本質,達到本質還不夠,還最好要在達到本質的隊伍中達到頂尖,這才叫專業。專業意味著把一件事情做透、做深、做全。
經商創業,任何一件產品的來龍去脈不是三天兩天就能搞清楚的,有時甚至要你一輩子去跟蹤,摸索、思考,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比爾·蓋茨說:我們離破產隻有十八個月。為什麼?因為電子界有一條摩爾定律,就是電子產品每十八個月就要掉價一半。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的日新月異,觀念的不斷變革,政策的相時而動,都需要我們去深入鑽研、全麵思考,因為這些都是影響生意的因素,如果一環扣不好,你的“資金鏈”就有可能斷裂。所以一定要懂行,買賣不懂行,瞎子撞南牆。隻有用專業的態度,做專業的事,才有可能賺到錢,才有可能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社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想賺錢,想炒股、想投基金、想開網店,但真正賺到錢的並不多,沒有把這件事情吃透,就自然靠這個吃不上飯。如果我們隨便做件事情就能賺上錢的話,那讓別人還有什麼活路?專業的態度,大量的付出,才能到達買賣的深水區。隻有當我們做的事情真正對人們有利的時候,人民幣才會青睞於我們。山西煤老板投資拍電影的目的是炒一下自己的二奶,如果用這樣“過家家”的方式片子能大賣的話,那是對整個國民素質的嘲諷。
民國時期的上海,發生了一起著名破產案——“地皮大王”程霖生因投機失敗而破產,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六家拆借資金的錢莊倒閉。
程霖生的父親程謹軒,本是一個普通工人,因其品德出眾,得“貴人”相助,獲贈大批荒地,又經多年打拚,成為上海灘的大地產商。1923年,程謹軒去世,程霖生子承父業,正巧趕上上海的地價猛漲,程氏大發其財,一舉成為上海的“地皮大王”。後來程霖生又投資實業,開辦金號、錢莊,都獲得了成功,因此他變得十分自信,自以為是個商業天才,無所不能。
程霖生自命風雅,在宅內專設花苑和書齋,以收藏書畫、圖書及各類古玩。經商之餘,他經常出入於古玩、文物交易場所,因見多識廣,練出了一些眼力,便以鑒賞家自居,看中了什麼,便大膽出手,卻不知此行“水深”,憑他那點見識,不過是一個外行。一些行家認為,“從程霖生處取一點不義之財,並不算缺德”,因此變著法子騙程霖生的錢,或哄抬價格,或以贗品充真品。比如有一位書畫商,請國畫家張某,畫了一幅《薛濤遺作》,賣給程霖生,得款一萬銀元,程霖生如獲至寶,經常拿出來向人炫耀。有識貨的人,看出是贗品,但不便掃他麵子,都不肯說破。程霖生的收藏品極多,耗用了大量資金,所幸他的生意蒸蒸日上,所以並沒有影響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