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講求個機率,我們不能指望每個進門的人都買東西,有句老話說得好:進門都是客。
身處商場,隻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哪些店麵賣得最好?就是那些裏麵的人始終麵帶微笑,熱情歡迎並服務每個進來的人,也就是說,在這些店主的腦海裏,滲透著“上門都是客”的理念。一個人進到我們的店裏,不管人家買不買東西,從人家踏進門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為我們帶來了利益,至少為我們帶來了人氣,就應該受到我們的尊重。“上門都是客”,這個“客”不是顧客的客,而應該是“客人”的客。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可能對每個進來的人都端茶倒酒,但一定要虔誠相待,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換來投桃報李,至少交往愉快。一個人經商做生意想賺錢沒問題,但錢是由人消費的,隻有先愛人,才能賺到錢。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的生意才能“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生活指導:虔誠對待每一位客人
香港珠寶大王鄭裕彤曾要求店員對每個來到櫃台前的人都熱情服務,這樣即使這次不買東西,以後肯定有機會買東西。這就是一種高明的“上門都是客”的理念。任何一個高明的、真正成功的大企業家都秉承著這一理念,這是做生意發財的一條“鐵律”。
“上門都是客”為什麼是做生意發財的一條“鐵律”?原因有三:
一是一個人進到我們店裏,就說明有相關興趣,就存在買東西的可能性,剩下的就看我們怎麼爭取了,因此我們要熱情周到。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是有目的性的,一個人進到一個店鋪,不管他是出於什麼目的,在他的潛意識深處都是存在相關興趣和需求的。比如我們不可能跑到和尚廟裏去借梳子,和尚也不可能跑到尼姑庵裏去借剃須刀,就是這個道理。既然他存在相關的興趣和需求,就看我們怎麼激發他的這種潛意識了。很多人消費,都想得到熱情周到的禮貌服務,那麼“上門都是客”就是一大法寶。如果不熱情,客人就可能到別的店裏去了。錢在哪兒都是花,為什麼不開心些呢?就算是一個人陪著別人來店裏轉轉,那我們留下個好印象總比沒有留下印象甚至留下壞印象的好吧?再退一步說,隻要一個人來到我們店裏甚至隻是望一眼,就已經為我們帶來了效益,關注就是經濟,人氣就是財氣,尤其在如今的時代更是這樣。我們去理發店理發,在沒人的時候理發師往往會把我們安排在靠門口的位置,這樣就營造出了一種生意興隆的景象,對大街上來來往往看到的人有一種示範效應。關注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人氣本身就是一種財氣,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投桃報李”?
二是一個人來到一個店裏,即使他這次不買東西,但我們熱情服務後,下次就有可能買東西。人生在世,誰也說不上明天的事,隻要他存在買相關東西的時刻,那就是我們的機會。人類都有一種感恩性,一個人來到店裏這次沒買東西,但得到了熱情周到的服務後,受到了客人般的禮遇,那麼他會把這份好記在心裏,有機會的話會回報給我們的。就算是不回報給我們,我們對人一絲微笑,兩句親切問候,又能失去什麼呢?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