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一、呼吸係統解剖生理特點
①解剖特點;
②生理特點。
二、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①病因;
②臨床表現;
③並發症;
④診斷;
⑤治療;
⑥高熱驚厥的特點及處理。
三、小兒支氣管肺炎
①病因;
②臨床表現(輕、重症及幾種不同類型肺
炎);
③並發症;
④診斷;
⑤治療。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小兒呼吸係統解剖、生理特點
1.解剖特點
(1)上呼吸道
嬰幼兒鼻腔較短,無鼻毛,後鼻道狹窄,黏膜柔嫩,發炎時後鼻腔易堵塞而發生呼吸與吸吮困難。咽鼓管較寬、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時易致中耳炎。咽扁桃體6個月內已發育,齶扁桃體至1歲末逐漸增大,4—10歲發育達高峰,青春期逐漸退化,故扁桃體炎多見於年長兒。喉部呈漏鬥型,喉腔較窄,軟骨柔軟,黏膜柔嫩,故輕微炎症即可引起聲嘶和呼吸困難。
(2)下呼吸道
嬰幼兒氣管、支氣管較狹小,軟骨柔軟,支撐作用不力,黏膜血管豐富,纖毛運動差,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腫,導致阻塞。左支氣管細長,右支氣管粗短,異物易墜入右支氣管內。小兒肺血管豐富,肺泡數量少,造成肺含血量豐富,含氣量少,故易於感染。
(3)胸廓
前後徑相對較長,呈桶狀;肋骨呈水平位,膈肌較高,呼吸肌發育差,肺不能充分擴張、通氣、換氣。縱膈相對較大,易致縱膈移位。
2.生理特點
年齡愈小,呼吸頻率愈快;嬰幼兒為腹膈式呼吸,隨年齡增長,遂出現胸腹式呼吸;小兒各項呼吸功能的儲備能力均較低,患呼吸道疾病時,易發生呼吸功能不全。
二、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
1.病因
病毒所致者占90%以上,亦可繼發細菌感染。嬰幼兒由於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易患呼吸道感染;此外營養不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護理不周、環境因素等均可
誘發。
2.臨床表現
①一般類型上感鼻塞、噴嚏、流涕、幹咳、咽部不適、發熱,可發生高熱驚厥,可伴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也可伴發腸係膜淋巴結核炎導致腹痛。查體可見咽充血,扁桃體腫大,頜下淋巴結腫大、觸痛,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腸病毒所致者,常伴有皮疹。
②兩種特殊類型上感:
a.皰疹性咽峽炎: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好發於夏秋季。急起高熱、咽痛、流涎,咽部充血,咽齶弓,懸雍垂、轉齶等處有2~4mm大小的皰疹,周圍有紅暈,皰疹破潰後形成小潰瘍。
b.咽一結合膜熱。病原體為腺病毒3、7型。常發生於春夏季。以發熱、咽炎、結合膜炎為特征的急性傳染病,呈現高熱、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側或兩側濾泡性眼結合膜炎,頸部淋巴結腫大,有時有胃腸道症狀。
3.並發症
嬰幼兒多見,可引起中耳炎、鼻旁竇炎、頸淋巴結炎、氣管炎、肺炎等。年長兒患鏈球菌性上感可引起急性腎炎、風濕熱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