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神經係統:輕度缺氧表現為煩躁或嗜睡。腦水腫時出現嗜睡、凝視、昏睡、昏迷、反複驚厥,球結膜水腫,前囟膨隆,可有腦膜刺激征,呼吸不規則,瞳孔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

d.消化係統:常有嘔吐、腹瀉、腹脹等。中毒性腸麻痹時,使膈肌抬高,加重呼吸困難。有時吐咖啡色樣物,大便潛血陽性或排柏油樣便。

(2)幾種不同病原體所致肺炎特點

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喘弊為突出表現,臨床上有毛細支氣管炎和合胞病毒肺炎兩種類型。

②腺病毒肺炎。

往往病情嚴重,病程遷延,易引起肺功能損害及其他係統功能障礙。肺部體征不明顯時,即可出現X線改變。

③葡萄球菌肺炎。

以肺部廣泛出血,壞死,多發小膿腫為其病理特點,肺部體征出現早,皮膚常見猩紅熱樣或蕁麻疹樣皮疹;中毒症狀明顯,易引起化膿病灶,胸部X線易變。

④肺炎支原體肺炎。

近年來嬰幼兒感染率增高,刺激性咳嗽為突出特點,肺部體征可不明顯,部分患兒出現全身多係統損害。

3.並發症

(1)膿胸

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病變常累及一側胸膜,表現高熱不退,呼吸困難加重。患俱4呼吸運動受限,語顫減弱,叩診濁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嚴重者見縱隔移位。

(2)膿氣胸

肺髒邊緣的膿腫破裂,與肺泡和小支氣管相通,以致膿液與氣體進入胸腔引起膿氣胸。表現為病情突然加重,咳嗽加劇,煩躁不安,呼吸困難、麵色青紫。叩診液平麵以上呈鼓音,呼吸音減低或消失。若支氣管口形成活瓣,空氣隻進不出,即成張力性氣胸。

(3)肺大皰

細支氣管因炎性腫脹狹窄,滲出物黏稠,使支氣管形成活瓣性部分阻塞,空氣隻進不出,導致肺泡擴大形成肺大皰。體積大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大多可在短期內自然吸收而消失。

4.診斷

典型的支氣管肺炎根據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及肺部固定的細濕噦音做出臨床診斷,必要時作胸部x線拍片。應注意病情輕重及有無並發症。應與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異物、肺結核等相鑒別。

5.治療

積極控製炎症,改善通氣,防止並發症。

(1)一般治療

(2)病原治療

①抗生素:

使用原則:a.選用敏感藥;b.早期治療;13.聯合用藥;d.足量、足療程;e.重症宜用靜脈給藥。

青黴素是首選抗生素。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等對支原體肺炎有效。用藥應持續至體溫正常後5~7天,臨床症狀基本消失後3天,支原體肺炎至少用藥2~3周,葡萄球菌肺炎總療程6周。

②抗病毒。可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幹擾素等

(3)對症治療

氧療,通暢呼吸道及並發症的治療。

(4)腎上腺皮質激素適用證

①中毒症狀明顯;②嚴重喘憋;③腦水腫、中毒性腦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

(5)肺炎合並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

吸氧、鎮靜、強心、利尿、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