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20幾歲的女人要坐穩生活的牌局——打好心理這張王牌(4)(1 / 3)

一個人的生命,除非有助於他人,除非充滿了喜悅與快樂,除非養成對人人懷著善意的習慣,對人人抱著友善的態度,並從中得到喜悅與快樂,否則他就不能稱得上成功,也不能稱得上幸福。

1848年,一聲刺耳的槍聲打破了美國南部一個小鎮的沉寂。鎮上的警長和一名年輕警察聽見槍聲馬上奔向出事地點。他們趕到現場,看見一個年輕人倒在臥室裏,頭下一攤血跡,旁邊的地板上有一支手槍,桌子上有一份剛寫下的遺書。原來,他追求的少女昨天與一個男人結婚了。

現場擠滿了看熱鬧的人,死者的親屬站在房間裏發呆。年輕警察很同情這一家人,不僅因為他們剛失去了兒子,還因為這裏的人都是基督徒,按照基督的教義,自殺的人是在上帝麵前犯罪,靈魂將被打入地獄受苦。在這個思想保守的地方,這一家人從此會被看做異教徒,鎮上體麵人家將不會和他們來往,並且禁止子女和他們的孩子交往。

這時候,一直緊鎖眉頭的警長突然大聲說:“這不是自殺,而是一樁謀殺。”說完在死者身上摸索了一陣,回頭問圍觀的人群說:“你們可曾看見了他的銀表?”

鎮上所有人都認得那塊銀表,這是那位少女送給死者的信物。過去,這個年輕人隔不了幾分鍾便要把表拿出來,打開表蓋看時間。警長這麼一問,周圍的人急忙否認。警長站起身,若有所思地對大夥說:“要是你們都沒看見,肯定是被凶手拿走了,可以肯定這是謀財害命。”

警長這麼一說,死者的家人就大哭起來,靈魂的恥辱變成了喪親的悲痛。剛才還橫眉冷對的鄰居走過去,友善地安慰他們。處理完現場,警長滿懷信心地說:“隻要找到那塊銀表,就能夠抓住凶手。”

年輕警察對警長敏銳的觀察力很欽佩,他一走出那所房子就問:“警長,我們怎樣才能找到那塊表呢?”

警長露出一絲奇怪的微笑,將手伸進口袋,慢慢掏出一塊銀表。年輕警察驚呆了,問道:“這是怎麼回事呢?哦,我明白了,這年輕人肯定是自殺,可你為什麼要說他是被謀殺的呢?”

警長嚴肅地說:“這樣一說,死者的家人就不用為他的靈魂擔心了。而且當他們的悲痛過去之後,還能像一個基督徒一樣生活。”

“可是,警長,你說了謊,這也是違背教義的。”

警長嚴厲地盯著他的助手,一字一句地說:“年輕人,那一家人的生活比教義重要百倍。出於善良願望說的一句謊言,上帝也許不想聽見。”

上帝或許也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閉上雙目的時候,也許就是願讓善意的謊言通行。

一般大家都認為,說謊是一種與道德背離的行為。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偶爾還需要些善意的謊言。

“撇開道德的標準,謊言就是一種智慧。”的確,說謊也是一種技巧。但美麗的謊言出於善良和真誠,它無悖於道德。善意的謊言不是以利己為目的,這種謊言,飽含真誠,散發出溫暖的光輝,能讓說謊者與被“騙”者共享歡愉。說實話有時比說謊言更傷人,我們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些謊言。很多時候,真誠的謊言比什麼都有力量。

真誠是人人必備的美德,它不排除善意的謊言,隻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則,你所製造的謊言會比你的真誠更能贏得別人的心。

一個人的生命,除非有助於他人,除非充滿了喜悅與快樂,除非養成對人人懷著善意的習慣,對人人抱著友善的態度,並從中得到喜悅與快樂,否則他就不能稱得上成功,也不能稱得上幸福。

假如一個人能夠大徹大悟,盡心努力去為他人服務,他的生命一定能奇跡般地迅速升華。最有助於人生命的,莫過於在早年就養成善心善意和愛人的習慣。

有時候,善良的掩飾要勝過無情的追究事實。人們總是過於注重事實表現出的結果,而忽略了產生事實的原因,然而,往往原因比結果更重要。相信上帝也會偏愛那些具有善良動機的人,也會寬容包藏著善意的謊言。

20幾歲的女人,善待他人,用一顆愛人的心去對待每一個需要幫助的靈魂,哪怕是撒點小謊,於人於己都沒有害處,即使開明的上帝也願意為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

幸福是一種心態,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人,那麼幸福是唾手可得,反之,你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人,幸福就變得遙不可及。幸福是什麼呢?它無法用尺度來衡量,也無法用形狀去描述,還是把抓住生活中瞬間的快樂就算作幸福?於是對幸福的不同的理解便有了不同的結論:有女人說幸福是穿好吃好,有女人說幸福是擁有朋友親人的愛,有女人說平平淡淡便是幸福有女人說我行我素便是幸福,有女人說實現理想便是幸福,還有人認為能夠苟活著便是幸福,等等。諸如此類有很多種對幸福的理解。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少婦投河自盡,被一位老人救上了岸。老人問:“你年紀輕輕,為何要尋短見?”少婦哭訴道:“我結婚兩年,丈夫遺棄了我,孩子又不幸病死。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老人又問:“那你兩年前是什麼樣子呢?”少婦答:“那時候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沒有。”少婦說。“那麼,你隻不過是被命運送回了兩年前,現在你又可以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少婦聽了老人的話,心裏麵頓時覺得敞亮了許多,便告別老人,高高興興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