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從言行舉止看清彼此心理距離(1 / 3)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和別人的情感共鳴,拉近和別人的心理距離。可是,我們常常因為一兩個錯誤的肢體動作使人產生誤會。那麼,如何拉近我們和對方的心理距離,及時應對對方的消極肢體動作呢?

【心理學知識】人際交往中的距離感

什麼事情都要有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會適得其反。人際交往中,距離的把握也是這個道理。

心理學家曾經在一所大學的圖書閱覽室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當閱覽室裏麵隻有一位讀者時,伺機走進來的心理學家卻隻坐在那個唯一的讀者身邊。就這樣,心理學家尋找了80次的機會,坐過80個不同的人的身邊。結果發現,在這80個人裏,沒有一個人能忍受在一個空曠的隻有兩位讀者的閱覽室裏,一個陌生人緊挨著自己坐下。當心理學家緊挨他們時,更多的人選擇重新尋找一個離心理學家很遠的位置坐下來,甚至有人直接質問道:“你想幹什麼?”

很顯然,心理學家緊挨著他們坐的行為,讓他們很不舒服。用心理學的原理來解釋就是,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心理學家緊貼他們坐的行為已經入侵了他們的個人空間,這種空間被侵犯的感覺引起了他們的不舒服感和不安全感,於是他們選擇逃避(離開)或是進攻(質問)。

由此可見,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距離的不適度在很大程度上會引起對方做出逃避(離開)或是進攻(進攻)的應激反應。顯然,距離不當對人際交往是不利的。

用空間距離調整心理距離

與人交往中,我們可以適時地利用空間距離調節與交往對象的心理距離,以獲得良好的交流效果。是人類學家艾德華·霍爾博士研究得出的在不同場合之下最佳的人際交往距離。

一般來講,社交距離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接觸時常采用的距離,這樣既不疏遠又不過分親近。同時,在我們與對方的接觸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地調整雙方的空間距離。

*同性之間可采用比較近的常規距離以拉近雙方關係。

*在辦公室裏擺放一張較為寬大的寫字台,並在與之距離稍遠的位置擺放為來訪者準備的沙發,可在無形之中增加莊重感。

*與異性接觸,盡可能采取稍遠的社交距離。

主動創造心理優勢的技巧

《孫子兵法·虛實篇》中說:善戰者,製人而不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作戰的將領,能夠主動調動對手而不會被對手調動。

在日常交往中,為了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就必須創造一種主導格局的氣勢。下麵介紹一些實用的小技巧。

●穿長袖襯衫

《著裝、向前、成功》一書的作者喬治·莫洛伊做過一項調查後發現,一個領導穿長袖襯衫的公司與一個領導穿短袖襯衫的公司相比,前者秘書上班遲到的概率比後者少出12%,前者秘書午飯後遲到的概論比後者少出13%。

結果表明,秘書會“重視”穿長袖襯衫的老板。因為秘書能感覺到老板的氣勢,害怕遲到帶來不利的影響。

穿長袖襯衫可以使穿短袖襯衫的談判對手在自己麵前抬不起頭來。也許你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其實在潛意識中,對方已經被你的氣勢所壓倒。這是因為短袖襯衫會裸露肌膚,顯得更軟弱。

●主動打招呼

首先開口打招呼的人,能夠牢牢把握住對話的主動權。不管對方地位多高,歲數多大,你主動向他們打招呼都能在他們心理上增加一定的壓力,有可能使他們跟著你的節奏進行對話。

這與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結論一致。心理學研究證實,如果讓一些人組成小組進行討論,首先發言的人會很自然地就會成為會議主席。從我們個人的經驗來看,這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當你遠遠看到認識的人來,如果覺得“現在打招呼有點太早”就暫時先把頭低下,然後慢慢抬起頭,露出微笑,向對方走去。這時,對方已經被你的氣勢控製,你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話題或是控製對話的節奏。

●巧用握手壓製對方

主導格局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裝模作樣”地與對方握手,通過伸手、輕握、主動撒手等方式也能夠壓製對方,搶占控製權。

想讓對方聽你說話,或是想傳達“我是負責人”的信息時,握手時手掌應該向下。這樣就顯示了“你的地位比我低”的氣勢。此外,握手時間稍微長一點,也能讓對方感覺到你的氣勢。因為這在無形中傳達了“我已經控製了你”的信息。

此外,你可以邊用右手握,邊用左手輕輕地抓住對方的右胳臂。

這是潛意識暗示著“封鎖對方的右手”猶如“無人能逃出我的手掌心”的說法,右手就是“我”的象征。所以封鎖對方的右手,就是抑製對方的“我”,就能若無其事地暗示由你掌握了主導權。

●站立時搶占空間的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兩個人麵對麵站著時,右腳邁出一步,以一種要包圍對方左側的姿勢靠近對方,並以握手的姿勢很自然地接近對方,就能取得心理上的優勢地位,給對方施加較大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