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他們缺什麼,就給他們什麼(1 / 2)

一個很簡單的心理規則:人缺什麼,就需要什麼。想要與朋友相處融洽,愉快交流,就要在朋友身上找到他們的需求。他們缺什麼,我們就給他們什麼。

【心理學知識】心理學的互補吸引定律

心理學家對氣質相同的人合作的效果和氣質不同的人合作的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兩個弱氣質的學生在一起,常常因缺乏主見,而麵麵相覷,無可奈何;而兩個強氣質的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常因對問題各執己見、爭執不下而影響團結;團結搞得最好的是兩個氣質不同的學生組成的小組,該小組的學習效果最顯著。

所以,需求互補必能增加吸引力。

比如A所具有長處正是B所不具備的,而B所占據的優勢正是A所沒有的,他們對對方的互相傾慕造成A與B的相互吸引。因為A和B各自都能滿足對方的缺憾,雙方一拍即合,這是以需要補足為前提。這一原理源自於心理依賴性和自我完善願望,交往雙方都具有異於對方的長處,才能產生對對方期待的心理。期待是被吸引的直接基礎。

同時,心理學家克克霍夫對戀愛中的大學男女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雙方關係一旦進入友誼或婚姻階段,影響他們相互吸引的因素中,人格特質和需求上的互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戀愛關係如此,同性交往同樣如此。想要與朋友相處融洽,就要善於利用互補吸引的心理定律,適時滿足對方的需求。

增加雙方的互補吸引力

一般來講,不同性格的人有著不同的內心需要,對於這種內心需要的體認將有助於我們準確定位對方的需要類型,從增加互補吸引的角度去說服對方。

●對方為內向型

他們喜歡一個人獨處,喜歡閱讀、寫作、思考或休息。因為他們不太多話,在參加社交活動時,他們習慣於早到早退。所以,他們隻有少數親近的朋友或者認識的人。

從互補吸引的角度出發,在社交場合我們最好成為他的代言人,多替對方說話,打圓場,活躍氣氛。

●對方為外向型

外向型的人喜歡將時間花與人們互動上,在社交活動中,他們都是最後一個離開。他們有一大群朋友,也很容易和別人成為朋友。

從互補吸引的角度出發,在社交場合我們最好成為他忠實的聽眾和支持者,多點頭,多肯定,多投以讚許。

●對方為直覺型

這種人偏好思考、閱讀、談論未來、發現新事物和了解生命的可能性。他們很少滿意於事物的現況,總是努力改進世界。但是,他們不太擅長於實際具體的事情。

從互補吸引的角度出發,在交往中,我們最好成為他的思想上的執行者,為其提供事物的執行計劃。

●對方為感覺型

感覺型的人擅長於生活中的細節和務實麵,對於夢想家們談論的遙不可及的題材並不太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