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補吸引的角度出發,在交往中,我們應不時地為對方描述夢想,暢想未來。
雖然人的性格特征各種各樣,但是隻要具備這樣的心理認識,我們就能利用優勢互補的技巧製造與溝通對象的互補吸引力。
巧妙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
無論是在商業社會,還是日常生活中,隻要我們能夠把握對方最迫切的需求,就能如魚得水,沒有辦不成任何事情。隻是,在探詢和滿足對方的需求時,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原則和技巧。
●給予對方他所需要的東西
真正的尊重首先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對方最需要什麼,然後再給予。否則很可能出現一種強加於人的尷尬局麵。即使你是好意,也不要強求別人——這個原則是處理人際關係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
在這方麵,英國前首相喬治就是個運籌帷幄的高手。當有人問喬治為什麼諸如威爾遜、奧蘭多等在戰爭年代成為領袖的人都被人們遺忘在記憶裏的時候,他為什麼還能大權在握時。喬治這樣回答:“如果說我持權有術的話,那是因為我很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釣到魚,必須用魚兒喜歡吃的東西作為誘餌。”
同樣的道理,當你對某人產生了交往興趣,不妨在開口前先問問自己“他最需要什麼?”然後再從這個突破口出發,這樣才不至於盲目的出招。
●助人於無形之中
滿足他人的心理需要,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幫助人。但每個人都有一種無功不受祿的防衛心理,太多殷勤明顯的幫助,很可能讓人產生高度防衛的心理。所以,助人於無形之中是最高明的助人方式。
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嚴濟慈在法國留學時,導師法布裏很欣賞他的才華,一直默默地幫助這個年輕的中國小夥子。在法布裏的精心指導下,嚴濟慈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石英在電場下的形變和光學特性變化的實驗研究》,法布裏雖然很滿意嚴濟慈的這篇論文,但卻沒有絲毫的誇獎,反而詢問嚴濟慈是否同意將論文延遲一兩個星期發表。雖然嚴濟慈不理解導師的這個一反常態的舉動,但還是滿口答應了下來。
一周以後,法布裏以其出色的成就和資曆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當他首次出席科學院院士大會時,宣讀的不是自己的學術所得卻是嚴濟慈的那片博士論文。法布裏雖然沒有對嚴濟慈的論文大加讚美,但卻把嚴濟慈的名字和才華呈現在了法國科學界的最高聖殿裏。法布裏以分享學術成果的名義,讓嚴濟慈的學術才華得到了法國物理學界最高權威們的掌聲,可見其用心良苦。
難怪波普要說,最聰明的讚美者,是做一些所喜歡的事,但卻不表明是為他而做的。所以,很多人將幫助別人但卻不讓對方產生被幫助過的壓力視為給予對方尊重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