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條條道路通羅馬(2 / 2)

●針對補償類型選擇補償方式

如果我們能清楚明白對方需要哪種補償,那麼就很好辦。但是,在不了解對方需求的情況下,情感補償比行為補償更有利於加深與對方的關係。因為,精神補償可以使交往雙方互相理解、接納、認同和信任,從態度、行為到觀念、意識等方麵達成一致,並能從交往中獲得精神層麵的滿足和愉悅。

●選好補償的時機

補償時機的選擇很重要。通常情況下,由於我們是與陌生人接觸,因此,及時補償尤為重要。

●允許對方有補償的機會

對方做錯或不能達成某事,你允許他對你進行補償,會減少他心理上的壓力,有利於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感。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他維持長久的關係,那麼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也能有所回報,這樣才能讓他感覺到在交往中所處的位置是平等的,不至於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係。

●不能過度補償

過度補償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也容易給對方造成壓力。過度補償不給對方任何回報和補償的機會,打破了雙方在交往中的平等地位,使對方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對繼續交往產生恐懼和逃避的心理。因此,要學會給交往留有餘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

●注意對方的反應

有時候對方可能很偏激,對你的補償根本不接受。這時,要學會變通,對於這類人,你要保持微笑,化解對方的情緒。然後,再想辦法讓對方平靜下來,聽你的解釋,這樣,對方或許就會接受你了。

總之,有效利用補償效應,你可以收獲得更多。當然,我們與人交往時,要分清是非,能幫助別人的就盡量幫助,實在不能滿足時,你就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了。

積極貢獻自己的角色價值

每個人在社會中擔任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要想做到對別人有價值,首先就要意識到自己所擔任的不同的角色。確定自己的實際地位、身份與別人的關係,從而充當起某種角色,並且根據角色積極貢獻自己的價值。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在人際交往中貢獻自己的角色價值?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孔子在《論語》中講了一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就是說,你在什麼位置上,要做好本分。這裏麵隱含著一個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先把你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要為人熱心,樂意和別人分享

花旗銀行副總裁程耀輝一直秉持這個信念,不管往來人的職位高低,他總是盡量幫助別人,把自己所知道的盡可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大家總是知道:“有事找Roman就對了。”

為人要熱心,樂於和別人分享,不僅包括和別人分享知識和物質,還包括和別人分享朋友關係。現在社會是知識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把知識當作是競爭的動力之一。我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不要吝嗇於和他人一起分享,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樂於把他所知道的和你分享。

●積極貢獻自己的愛心和關心

如果實在幫不上忙,就要送上你真誠的愛心和關懷,別人也會銘記在心。你的貢獻越大,價值越大,反過來,別人願意替你付出的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