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地看待別人的態度
給予和尊重對方的任何選擇,也要求我們寬容地看待對方的態度,並從容地接受它。
人際交往中,當你在評價對方的同時,對方也在內心評價你。當對方覺得你很優秀或者對自己有威脅時,會不自覺地將他自己具有的而自己又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那些性格和態度等投射3到你的身上,即說你有這種性格或惡念。其實,這是對方的一種防禦心理。麵對這種防禦心理,隻要我們能夠積極地對待它,雙方之間存在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理解別人
當你麵對自己的缺點或者遇到不稱心的事情時,你會感覺到不安,除非周圍的人和你有一樣的缺點,或者同樣不稱心,你的心態才會得到好轉。所以,有時候人們喜歡把自己的缺點轉移到別人身上,在無意識中減輕自己的不安與內疚,並維護自己的尊嚴與安全感。因此,當你遇到別人錯誤的投射時,你首先要理解對方。
●學會示弱,不逞強
當對方各方麵的條件與自己相仿時,如年齡、性別、學曆等,就會產生一種“試比高低”的衝動或欲望。因此,當你遇到和你條件相似的朋友時,一旦發現他有和你比高低的意圖,你就要放低姿態,不時讚美他,讓對方的心態逐漸平和下來。但應注意的是,放低姿態不等於讓你丟掉自尊,要把握好分寸。
●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人的生活目標不同,如果能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就會理解對方,並贏得對方的認可。
●揣情、摩意
在與他人交往時,應透過投射效應,經過認真揣摩去印證。這樣不至被其外在的行為表現所蒙蔽或誤導,而導致我們錯誤地以自己的想法投射他人。
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理解對方,找到契合點,更重要的是,還有助於認清自我,避免自己的投射效應對別人產生誤解。
探詢對方的心理需求
“你需要幫助嗎?”這是懂得平等待人的人常說的一句話。也就是說,想要做一個平等待人的人,首先要學會敏銳地觀察對方的心理需求,然後探詢。
●經常問別人“你需要幫助嗎?”
對待任何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要本著真誠、尊重、友善、禮貌的態度經常性地問他“你需要幫助嗎”。當一個人聽到這樣的話時,會不由自主地從內心深處湧起對你的好感。
●給他們你也喜歡的東西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而當你與他人有共同喜歡的東西時,不妨犧牲一下自己,滿足他人。給他們你也喜歡的東西,這樣做會讓他們更為感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
●給他們最需要的東西
平等意味著你和他都渴望得到一種需求滿足的結果,如果在他們沒有獲得這種結果時,你就急於給予他們,就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平等是,你要實事求是地分析他們最需要什麼,然後再給予。
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人會大有人緣,同時也體現了你人生的最大價值。當你用愛心對待別人時,你也會得到愛的回報。因為你滋潤的是對方的心靈,對方一定會為你“掏心掏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