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3)

星期三到了。

啟之腎上腺分泌異常,他興奮了一天,下午下班時就準備細節,他去買蛋糕,選禮物,接著淋浴更衣,開車去鳳凰台接王庭芳。

庭芳在偏廳等他。她穿一套蛋黃色便服,平跟鞋,淡妝,微笑說:“走吧。”

啟之看一看,“愛司呢?”

“她放假,今晚,你保護我。”

啟之毅然點點頭。

庭芳微笑,“短短幾個月長官生涯,已覺寵壞:出入有大車司機,身邊有保鏢護衛,說話由新聞主任代言——一旦退下來,不知會否習慣。”

走到門口,她問啟之:“你的車子呢?”

今晚,全靠他的了。

小小車子開到中級住宅區,停下車,他與庭芳剛踏出車門,已經被好奇眼尖市民認出。

一位中年太太手挽水果及小孩凝視庭芳,脫口問:“是王小姐?你微服出巡?”

庭芳笑起來,“我一向隻得這些衣裳。”

中年太太忽然說:“王小姐,做得好,中小學實施免費午餐,我們得益匪淺,你若連任,我一定投票。”

庭芳笑著點頭,啟之連忙把她拉走。

進了電梯,才鬆口氣。

庭芳說:“我帶了一隻學生表給小寶。”

一按鈴,門就打開,小寶撲出來。

周啟超沒想到還有女客,連忙殷勤招呼。

王庭芳自我介紹:“我是啟之同事阿芳。”

阿芳。她真幽默。

大嫂勘茶出來,看到女客,有點意外,隨即笑逐顏開,“請坐,別客氣,當自己家一樣好了。”

小巧客廳忽然多了個客人,轉彎都要小心翼翼。

小寶打開蛋糕盒子,滿意之極。

“媽媽,看,是蜘蛛俠蛋糕。”

“喔約,真新奇。”

隻見庭芳十分自在,她投入溫暖家庭氣氛,輕鬆享受閑情。

大嫂做了雞絲麵,另外有可口的冷拌小菜。

阿芳吃了許多,添了兩次。

大嫂笑,“時下小姐吃飯,都似黃鶯似嚐一點點,不似阿芳這般大方。”

飯後切了蛋糕,啟之做了咖啡。

庭芳說:“大嫂,我幫你洗碗。”

啟之大吃一驚,“不用客氣,我與大哥來好了。”

“應該的。”

庭芳已經動手,把碗筷收拾到廚房。

小小公寓房子的廚房隻夠站一個人。

大嫂輕輕問啟之:“女朋友?多久了?”她沒把庭芳認出來。

啟超說:“這女孩很可愛,絕不做作,易相處。”他也沒把庭芳認出來。

小寶把手腕給父母看,“阿姨送我的手表。”

“二叔給你什麼?”

“二叔送我一隻數碼照相機。”

小寶拿起照相機對著廚房裏挽起袖子戴著黃色膠手套的庭芳阿姨拍照。庭芳擰過頭來對牢鏡頭嫣然一笑。

大嫂切了一碟子水果出來。

她問啟之:“你認識阿芳多久了?”

“五個月零三天。”

“嘩,記得那麼清楚,”大嫂笑,“可見她地位非比尋常。”啟之低頭微笑。

“讀書還是做事?”

“她有很好的事業。”

“嗬,在公司裏做得很高?經濟獨立,隨時可以成家?”啟之不出聲。

大嫂很高興,“人也長得清麗,沒有時下染發打釘濃妝陋習,真難得,連首飾都不戴,十分脫俗。”

庭芳洗妥碗碟出來。

大哥給她一盤橘子。

大嫂說:“勞駕你了。”

“千萬別客氣。”

大嫂開玩笑,“阿芳,我們還有三天的衣服沒有洗,你也做一做。”

大家都笑了,氣氛異常融洽。

一邊小寶不住拍照。

庭芳問這個手腳不停的孩子:“愛上學嗎?校裏最好是什麼,最差又是什麼?”

“最好是年輕老師多,沒有架子,同我們有商有量,最差勁是運動場重建了整年都未完工,我都快畢業了。”

“好,我會記住。”

大嫂真不愧是大嫂,又把話題兜回來,“你們兩個有什麼計劃?”

庭芳看啟之一眼,啟之不出聲。

大哥也說話了:“不要怕,當年我與你大嫂結婚,也沒有盛大婚禮,我們二人合共隻得七千元存款。”

“相愛就行了,凡事以對方為重,勿以自己為首。”

庭芳笑,“大哥大嫂,多謝指教。”

“啟之一直內向,阿芳你要鼓勵他。”

大哥加一句:“我真想看到啟之成家立業。”庭芳隻是微笑。

“時間不早了,明天還要上班,你們回去吧。”

一家三口送到門口。小寶還在拍照。

關上了門,小寶把照片用打印機打出來。

周啟超說:“讓我看看,咦,拍得很好:洗碗,吃水果,喝茶——這張正看著你二叔,含情脈脈的樣子,老婆大人,我覺得阿芳有點眼熟。”

“像誰?可是那個女明星?”

“不,她不似女明星。”

這時,小寶取出報紙,“爸,我的照片拍的比記者好,記者拍得有點凶,沒笑容。”

他父母把報紙取過一看,隻見王庭芳的玉照端端正正刊在頭版,正在宣布不知什麼措施。”

周啟超呆住,半晌說不出話來。那個阿芳正是這個阿芳。

小寶說:“芳姨真人比照片好看多了。”原來,小寶一直知道她是誰。

他母親吸進一口氣。

“阿芳。”

“王庭芳。”

“啟之的女友是王庭芳!”

他們賢伉儷忽然覺得頭暈。

“啊約。”

那邊,啟之送庭芳回鳳凰台,車子甫開出,已看到有報館的采訪車逐幢大廈搜索。啟之不聲不響,一溜煙似抄小路駛走車子。

庭芳稱讚他:“小周,做得好。”

“我對該處環境是特別熟。”

“到一號來喝杯咖啡吧。”

啟之轉過頭去:“不如到舍下鬆一下,明天就要出遠門。”

庭芳點點頭。

“看到大國大統領,打算說些什麼?”

“世界和平。”

“融島小小一個縣,你得用丹田之氣喊出意願才行。”

“我與教育部長及環境署長一起去學習。”

“他們可在英美受教育?”

“他們多數是融島精英。”

“那就不大了解受教育的真諦了,融島學生隻知爭取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