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後,竇文濤覺得顏麵掃地,一句話也不敢說。然而,老師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鼓勵他上台要放寬心態,不要太緊張。老師的話給了竇文濤勇氣,他對自己說:“反正已經不要臉了,還有什麼不能豁出去的呢?”沒有心理負擔的竇文濤輕鬆了很多,經常主動在公眾場合說話。他一次又一次地說服自己不要怕出醜,終於把口才訓練得越來越好。
竇文濤總結自己訓練口才的經驗時說:“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出醜的機會,我的這張嘴是用我的臉皮換來的。”隻要不怕丟臉,敢於“豁出去”,釋放了心理包袱,你就能說該說的話。越是害怕出醜,就越是容易出醜。
能把心態放開,就能克服恐懼。正如富蘭克林·羅斯福說的:“我們惟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模糊的、輕率的、毫無道理的恐懼本身!”2.想想名人的遜色表現,給自己一些勇氣當眾說話時,你可以想想名人的害怕情景,然後就能坦然麵對自己的怯場。當眾說話困擾過很多人,不僅包括新上場的“菜鳥”,而且有很多老手。名人尚且怯場,更何況初登舞台的新人?有了怯場的現象,不要怕,坦然地麵對,反而能應付自如。
年輕的梅森在上台前非常緊張,她坐立不安,不知所措。這時候,她無意中看到了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恩裏科·卡魯索。令梅森不可想象的是,這位大名鼎鼎的歌唱家像寒風中的葉子一樣瑟瑟地發抖。梅森不解地問他:“難道您也怯場嗎?”卡魯索回答說:“當你演唱時,觀眾的期望值是100%,可對我的演唱,他們的期望值是150%呀。”說著,卡魯索顫抖地向舞台走去。卡魯索在上台前如此緊張,但他上場後,漂亮的男高音立刻響徹了整個劇場,他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看到卡魯索的緊張和表現後,梅森不那麼緊張了,她想:“連卡魯索都擔心演不好,何況我呢?我隻要盡自己的努力唱出來就可以了。”梅森看到了卡魯索的緊張和擔心,一下子就放鬆了,她的心情也隨之坦然。我們在上台之前,可以想想這些名人的表現,對自己的緊張更加坦然,降低對自己的預期,這樣就會有利於自己的發揮。
3.學學應對怯場恐懼的高招有的演講者會通過假想聽眾的尷尬,來減輕自己的恐懼感。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演講時,會假設所有人的襪子上全都有破洞;溫斯頓·丘吉爾常常假裝把每位聽眾都當成裸體的;卡羅·貝內特會假想聽眾們都坐在抽水馬桶上。
有的演講者會通過一些語言來安慰自己。日本有位當配角的人,常在手心寫一個“客”字,意思是:“不要把客人當回事。”這樣,他就可以減輕上場的恐懼感。還有一個歌手,他在上場前念念有詞:“我是客人所喜歡的,客人都很喜歡我!”這樣一來,他也能找到心理平鼓掌。
3.記住講稿脈絡,重在臨場發揮演講者可以靈活地運用自己的講稿,既可以記在心裏,也可以間斷地看一下。最好的方法是,為說話設計一個主要的思路,準備一個大致的框架,在會場上再根據聽眾的情緒、反應和當時的氣氛來調整內容。
有一次,林肯為一位烈士遺孀的撫恤金被勒索一案辯護,他在法庭上慷慨陳詞,贏得了己方聽眾的支持,同時讓反方聽眾咬牙切齒。散場後,有人在法庭上撿到一張廢紙,上麵寫著:“沒有合同——不該索取手續費——無理的勒索——被告霸占原告的款項——美國革命戰爭——描述鍛鐵穀的慘狀——原告的丈夫——怒斥被告——結論。”這就是林肯的講稿準備,沒有細節,沒有具體的字句,但是脈絡清晰,事實充分。
講稿是說話的一部分。實際上,每一個說話者在現場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很難全部靠臨場發揮來取得好的效果。一次成功的說話,既需要說話前的充分準備,又需要臨場發揮的技巧。說話需要準備,隻是在表達的時候,不用讀與背誦的方式而已,這樣你才能在公開場合把話說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