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話要說得簡潔不噦嗦(2 / 2)

說話不要太囉嗦,要盡量揀重要的說,少講一點廢話。那麼,怎樣避免說話噦嗦的毛病呢?

同樣的意思就不要翻來覆去地說,尤其不能超過3次,否則就隻能成為笑話。

古時候有一段描述二郎廟的話,這樣寫著:“夫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亦係老郎之子也。廟外有一樹,人皆謂樹在廟前,我獨謂廟在樹後……”在這句話中,要介紹二郎,隻需要說明他是排行第二就可以了,並不需要把他家所有的人都說出來。“廟前有一棵樹”,就可以明確地說明樹和廟的位置了。把內容反複地說,就容易噦嗦。

每件事情在表達時,都有它的重點和關鍵詞。說話時,隻要把這些重點表述清楚了,對方就能抓住中心意思。而其餘的細支末節,則可以適當刪減。

從前,有個商人在鎮上新開了一個店鋪賣酒。為了標榜酒美,招徠顧客,特奉厚禮請來幾個秀才,準備寫一個招牌,掛在酒店前。

甲秀才揮筆寫出:“此處有好酒出售”七個大字。店家見了,點頭讚許。

乙秀才指出:“這七個字過於噦嗦,應該把‘此處’兩字刪去。”店家細想,也覺得有理。

丙秀才又說:“‘有好酒出售’中的‘有’字多餘,刪去更為簡約。”店家也覺幹脆。

可是,丁秀才又振振有詞道:“酒好與壞,顧客嚐後自有評價,‘好’字宜刪。”店家沒有反對。

這時,甲秀才生氣地說:“刪來刪去,幹脆留一‘酒’字,更為奪目。”店家欣然接受。

作為招牌,的確是要醒目和簡潔。一個大大的“酒”字,既能讓人看懂這裏是有酒出售,又能看上去一目了然。如果寫著長長的“此處有好酒出售”,顧客在看時,可能看到“此處”或者“有”、“好”等字上了,反而不能突出重點。

說話要看對方的狀態,如果對方已經疲倦了,就千萬不能再長篇大論。這時候,即使你的口才再好,也很難調動對方的積極性。還不如以簡短的結束語,來贏得對方的好感。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校長時,經常參加宴會,並發表演說。一次宴會上,他的演說被排到最後一個,前麵的人都長篇大論,輪到他發言時,時間已所剩不多了。他站起來,首先提醒聽眾,每個演講不管什麼形式都應有標點符號。然後他正式地講:“今天晚上,我就是標點符號中的句號。”隨即便坐了下去。

這次演講,艾森豪威爾隻說了一句話。但是這句話讓聽眾印象深刻,覺得意猶未盡。宴會上,在他人長長的演講後,艾森豪威爾以這種簡短的、精練的方式結束了演講,留給聽眾更多的輕鬆和遐想。

會說話的人不僅會利用長篇大論造氣勢,而且能發揮簡短話語的威力,讓自己的語言簡潔明了、一針見血。

正是這種說話技巧,讓他們在人前擁有說話製勝的氣勢,為他們樹立起精明幹練的形象。短文越短越具難度並且越是精華,同樣的,短小精悍的語句也很有威力,能讓對方一聽之後感到字字經典,無法忘記。

說話講究自然貼切,無需長篇大論。如果一個人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自己的話,那麼,再有耐心的聽眾也會嫌他噦嗦而不勝其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