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切忌好心說錯話(1 / 2)

即使是一片好心,也要把握說話的方式和尺寸,不能隨口就說,更不能不顧聽話者的感受亂.說一氣。

說話的本意是為了交流和溝通,增加彼此的了解。

但是,有的人說話的時候,嘴巴比腦袋反應得還快,張口就來,隨口就說。這些人在說話的時候可能遇到“好心說錯話”的現象。這種“錯話”,根本不是說話者的本意,而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被誤會了。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個人大擺筵席,宴請賓客。時近中午,還有幾個人未到。他自言自語地說:“該來的客人怎麼還不來?”聽到這話,有些客人心想:“該來的還不來?那麼,我是不該來了?”於是找個借口起身告辭而去。

主人看到了,很後悔自己說錯了話,連忙解釋說:“唉,不該走的怎麼走了?”這一次,剩下的客人心裏開始嘀咕了:“不該走的走了?看來我是該走的!”於是,這些客人也紛紛起身告辭而去。最後隻剩下一位多年的好友。

好友責怪他說:“你看你,真不會說話,把客人都氣走了。”主人辯解說:“我說的不是他們。”好友一聽這話,馬上生氣了:“不是他們!那隻有是我了!”於是長歎了一口氣,也走了。

這個主人本來是好心宴請賓客,卻因為幾句話沒有說好,不但沒有賓朋滿座,而且失去了朋友。他在說話的時候隻顧抒發自己的感歎,沒有考慮到聽話者的感受,聽話者在誤解了他的用意後,都以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於是一個個地起身而去。

說話一定要看清對象,分清場合,說該說的話。對於一些緊急的事、重要的事,要理清思路,有條理地說;

對於一些沒有把握的事,要考慮清楚,謹慎措辭地說;

對於一些沒有發生的事,不能無中生有,隨口胡說;對於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能隨意亂說;對於有可能傷害別人的話,絕對不能說;對於自己的傷心事,要看清對象說,不能見人就說。不論何時,說話都要想好再說。

如果出口不夠謹慎,沒有顧及聽者的立場,就很容易無意中傷害別人,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有的時候,說話者本是滿腔熱情地安慰和勸解他人,但是由於說的話很不中聽,最終為自己招來禍害。

2004年2月10日,馮俊清和女友吵架後打車出去散心。在打車過程中,馮俊清心情鬱悶,便向女司機傾訴。

女司機是個熱心人,看到他失心落魄的樣子,便停下車來開導他。在開導的過程中,女司機推測馮俊清的女友可能另有所愛,並說了很多他女友的“壞話”。雖然她是好言勸解,但馮俊清聽後一時氣急受不了。他十八九歲就在外打工,沒有受到父母多少照顧,而且父母的離異更讓他缺少溫暖,女友不僅是他的女友,也像他的母親。

當他聽到女司機說女友的“壞話”時,心中怒氣便發向女司機,進而用尖刀猛刺,導致女司機重傷死亡。

女司機本是一片好心,希望能寬解馮俊清。但是,她忘記了“清官難斷家務事”的道理,而且在勸解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馮俊清的心情。他雖然因為女友的離開而煩惱,但是心裏還是深愛著女友,一旦聽到別人說她的不好,自然會產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