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同樣是說話,說得好,可以贏得人緣,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愛;說得不好,卻會讓人心生反感和嫌惡。即使是一片好心,也要把握說話的方式和尺寸,不能隨口就說,更不能不顧聽話者的感受亂說一氣。很多時候,禍根就是因為亂說話種下的。
好心說話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恭喜他人、勸解他人、安慰他人、幫助他人。所以說話的時候,如果能從他人的需要和體會來說話,就能說到他人的心裏。如果隻顧自己抒發感慨或者傳授經驗,就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出現說錯話的情況。
很多人說錯話都是因為沒有經過仔細考慮,其實他們說出來之後,很快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要避免說錯話,就要話前多思考。多想一下,說錯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了。
在說話時,不要用極端和偏激的語句和語氣,即使你是感同身受,也要用公正的話語來表述。比如,當媳婦向你控訴婆婆的不對時,你可以用“人無完人”這樣一些比較客觀的理論來引導她,要從更高的角度開解她,客觀地給她出主意,這樣,就可以減少說話出錯的幾率。
很多場合都有忌諱,比如喜慶的日子忌晦氣話,對病人忌說“死”字,對瘸子忌說“跛”等。遇到這些忌諱的話題時,要盡量繞開,不要說出來。
山西一個環保單位的員工王遠,有一次見到自己的同事鄭旺和夫人在飯店吃飯。鄭旺長得老相,但夫人卻保養得很好,顯得十分年輕。
王遠是第一次見到鄭旺的夫人,為了留下好印象,便讚美她說:“夫人好年輕啊,看上去比鄭旺至少小了二十歲。要是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你們是父女哩……”話來說完,鄭旺和夫人就臉色大變:“你胡說什麼呀。”說完,板著臉不理他。
事後,鄭旺的夫人逢人便講:“你們單位的王遠怎麼那麼不會說話呀?”王遠的讚美不但未收到預期的效果,還適得其反了。
要做一個受人尊敬、得人信賴的人,就要說好每一句話。即使是一片好心的時候,也要講究說話的藝術和技巧,把話說得合情合理、有板有眼。
最重要的作用是幫助你辦事。說話是方式,解決問題才是目的。在充滿睿智的人際交往中,好的開場白決定了溝通的成敗。針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能讓你辦事更簡單。
用金口才辦事求人辦事,話要說的有味道,就像把白開水調出酒味。
有疑惑就要問,會問話的人才能辦好事。
說話要看對象,“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談判時,要懂得心理戰術,還要懂得語言戰術。
眼淚是一種厲害的武器,有時候,哭泣是很好的策略。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讓自己的話有分量,首先要懂行。